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快讯 > 正文

张永勇等茅台张氏认祖归宗系列报道之四: 张永勇归宗前夜撰长文讲述归宗心路!

张永勇等茅台张氏认祖归宗系列报道之四: 张永勇归宗前夜撰长文讲述归宗心路!
2025-10-08 20:49:54 来源:搜狐

记得还是小的时候,大约11、12岁时在贵州仁怀县三合邮电局(父母都是邮电局职工),记不清楚是在那里看到还是听说了龙虎山的故事,感觉龙虎山很神秘,觉得那个地方可能有很多神奇的东西。这个印象一致刻在心里。

在我的童年,18岁前,一直在三合生长、读书,1982年考入遵义师范专科学校化学专业,在我毕业前的1984年,父母调到中枢县邮电局,家也随着搬到中枢。但不久父亲于1984年的春节前去世,年仅44岁。

我1985年毕业后到喜头区第六中学教书,大哥也在仁怀师范教书,帮助母亲一人一起带五个还在读书的弟妹,生活十分艰苦。

小的时候,经常去火石岗乡玩耍,火石岗乡是我们的祖地。父亲就出生在那里。那时候听父亲和长辈们说,我们是从茅迁过来的。由于年纪小,对这种事并未在意。

后来家里除了最小的妹妹张永梅没有工作外,一家人都有了工作,也就没有时间去关注家族传承这个事情的整理问题。

我是在学校工作时,1989年便开始经商办企业的,在仁怀一中的门面开了一个打字复印部。1995年调到仁怀报社后,于1996年创办仁怀市天立印刷厂。1998年又在茅镇岩滩村(现在的茅外环路)投资了一个小作坊,叫张永梅酿酒作坊,2018年正式成立仁怀永酱酒业有限公司;2002年创办遵义金红酒业有限公司,与茅集团保健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源酒。围绕酱香酒板块,先后于2017年设成立仁怀市世袭酱香酒工艺传承培训学校,华巅白酒产品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华巅实业有限公司,2018年创办广东酒管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出任中国酱香白酒产业委员会长中国酱香白酒产业联盟理事长。2019年8月出任美国1915巴拿马太洋国际博览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围绕1915PPIE国际知名品牌IP,先后于2020年设立百年荣光(广东)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设立巴博会香港区块链责任有限公司、2024年设立深圳巴博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2023年6月成立贵州永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所有公司纳入永脉集团运营。

我是一边吃着国家的俸禄,打擦边球一边做生意。那个时候是允许干部经商办企业的。

回忆办企业这一路走来,在1996年那个年代,我用28万元投资办仁怀天立印刷厂,当时很多朋友就几万元开办酒厂,而今发展得很大,我连印刷厂都没有保留住。但是,办企业经商,其实也没有太多可以值得纠结的。虽然天立印刷厂至今不存在了,那是因为我招商我的朋友庄小铭的深圳贤俊龙集团来仁怀开印刷厂,他的规模和技术实力太强大了。我就关闭天立,让他用天立的厂房生产经营。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希望引入一家大的印刷厂,将来仁怀的酱香产业会越来越大的,仁怀酱酒产业需要这样的配套企业。

在从事印刷之前,我经营的是打字复印部,我自学了王选的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我可以熟练使用系统编排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方程式等“科技狠活”。我的业务量很大,基本上每天下课后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很早就成了万元户了。而那个时候为茅干的活是最多的,因为在此期间,茅正值从二级企业申报一级企业,又从一级企业申报特大型企业。茅企业管理处的申报材料堆积如山。后来到了仁怀报社,要亲自去遵义晚报印刷厂编排报纸,才发现印刷厂也就那么几样设备。后来我就发动家人一起开办了仁怀首家电子排版胶印厂,也是遵义的第二家。打字部也就不玩了,关门!

办天立印刷,虽然经营收益不咋的,但是服务茅20来年还是小有成就感。那时我在报社,熟悉报纸编排的业务,当时茅酒厂宣传部的人手不够,办报经验欠缺。最初,是他们把一堆堆材料交给我,有会议纪要、文件、简报、工作材料等,我将这些材料加工成新闻、评论、通讯等题材,填满四个版面。这样一年一年的,我成了茅酒厂宣传部的编外人员,一直干了有七八年。后来我给当时的部长建议,茅发展速度这么快,必须要有自己的编辑采访人才,而且四开小报已经与茅在行业的地位不相符,要办成对开大报,而且还要印刷上万份。当时也给我出了个难题,要我给集团党委写一个材料,也许同时也是为了生意的原因,我便代笔写了一份报告,这其中用了很多极其夸张的语句。后来宣传部告诉我,说报告上了党委会,获通过。于是我的业务一下子上升不少。后来又经历了从周报变周二报,从对开四版变成对开八版。活虽然多了,但人也挺累的。不得已,我便鼓动宣传部向集团党委申请招人。集团党委确实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同意宣传部招了很多大学生。虽然我不再画格子了,但报纸的电子编排仍然还是天立在做。我于是又给他们建议,打报告给集团,装配专业的书报编辑电脑系统,让他们自己学会直接用电脑编排,就不用这样来回折腾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每次排报纸时,至少有五个左右的人要在天立实实在在的干上一个整天,有的时候还不止,这样的日子他们坚持了十年的时间。我十分不忍心他们这样劳累。

后来,他们上了系统,我专门安排小吴下茅去手把手教会他们的人员上机操作,直到他们能独立上机编辑为止。

还有就是,可能是对我们天立的信任,茅科技中心的《茅科技》季刊也让天立来做。这可是茅的核心机密。

后来茅兼并了酒厂,酒厂也要搞份报纸《酒报》,我又顶了上去,也像茅酒报最初一样。

我这样就一路程相伴茅的文化宣传二十余年,最感欣慰的是,交了许多茅集团的朋友,而且现在关系仍然密切。

(二)

开始做酒后,我才想起我的天祖张礼华是从茅迁到火石岗去经商的,说是一个人挑着药担去的火石岗,主要是以药业和盐业为主,而且印象很深。据传是1745年8月那个时候去的,当时赤水河还未疏浚通航(1745年11月动工,1746年4月才分段通航)。

由于从事烤酒这门行当了,才突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天祖要从茅这个福窝窝搬到火石岗那个穷窝窝?他既然在茅经商(因为去火石岗也是经商,可以肯定家族在茅也是经商的,只是从茅出来的动因不明而已),为什么不在茅给后代留几个窖坑我们好讲故事。因为族谱记载了烈祖张义照、太祖张仁杰也是在茅生活并经商的,留几个窖坑应该是很正常的事。

这个疑问一直在我脑海中百思不得其解。

2015年我退休后,才逐步开始接管作坊的事,2018年开始理顺作坊的事。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认为研究我祖辈在茅都干了些什么生意,成为了埋在心中的愿望。

只要在中枢,我是每年都坚持去火石岗上坟的。但是每次去,就只看到祖父、祖母的坟有墓碑外,好多祖坟都没有墓碑。而且祖辈是从那里来的,这个问题一致困扰了我好多年。

由于大哥、三弟在外地工作,他们没有时间管这些事。后来大哥也去世了,三弟又有病,所以家族修谱啊、立碑啊,只有我来做了。

2022年4 月,当时我请穆升凡老师为我查找并研究贵州参加1915PPIE并获奖的一些事例和产品。穆老师是我多年的同事和好友,他是一个作家,仁怀文联主席,又是一个历史学者,对贵州尤其仁怀的历史了如指掌,所以我请他帮助我们1915PPIE北京代表处研究贵州参加1915PPIE万国博览会的事情。

(三)

2022年9月,我决定要修家谱和为其他祖坟立碑了,于是我邀请穆老师为我家族修谱并撰写碑文。

2022年9月21日,我打电话给他说了这个事。他在电话里就让我简单说一下我的家族情况,我告诉他我们天祖是从茅迁到火石岗经商的,还有一个天祖张礼荣(清雍正十一年生,公元1733年)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而且烈祖、太祖都在茅世居并归仙的。他一听就诘问我,你确定你们家族一直在茅?我说我怎么敢乱说啊!他说你还不知道你们张家在茅可是大旺族呢!我说我只经常听母亲说以前的茅羊叉街都是姓张的人(母亲以前说的时候,我确实没有在意这个事,也没有深究的想法。),没想那么多。他说:“你等等,我打个电话再和你说”。电话挂了后几分钟他又打过来了,他说,你们可是王茅家族一直在找的那系张姓人呢,他就把跟王茅家族修谱的事和一直在找张姓家人的事给我说了。原来王茅来茅的始祖是从江西吉安逃难到茅,被我的先祖收留下来并作为徒弟,后来在1816年将其招为上门女婿的。穆老师说他打电话给王雷了,王雷下午请我们一起吃饭。

王雷在盐津大酒店请我和穆老师吃晚饭。他很客气,我们交流得很愉快,他给我说了很多他们王家的事。其中关健的核心线索是,他们的天祖王振发是1809年左右从江西吉安因战乱逃到茅的,在我们张家客栈外被冻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被我们的先祖叫进客栈里,给他拿了衣服换,又给他东西吃。因是同乡,便收他作了徒弟,在客栈跑堂。

有一次,来了一个客人入住客栈,点了饭菜准备吃饭,王振发说我们家的酒好,打点来喝。这个客官说他第二天有要事,不能喝酒。王振发听说有要事,就想弄个明白。于是他机智的说,不要你的钱,送点你试试。客官一听不要钱,就欣然答应了。于是王振发东一两西二两的,一边又陪客官说说笑笑的,客官也放松了,不知不觉的就喝多了点,给王振发透露了他是来送信给政府的,明天盐要涨价。王振发一听,马上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师傅(我的天祖张礼荣,他后来的岳父)。张礼荣一听,半信半疑的,王振发就指了指那个客官给他看,这个客官的确像个官府的人。于是张礼荣便立即安排手下的人,拿着银两去到茅河边,将已经上岸的盐全部交完定金,说第二天全部收下。到了第二天,张礼荣向官府打听了,确实盐要涨价,便在官府贴布告前,将当天的盐全部买下,为此赚了很大一笔钱。

张礼荣家有两个女儿(在茅有两姊妹烤酒的传说),由于王振发既是江西同乡,又聪明能干,于是便将其招为上门女婿(幺女婿)。在其去世时,将张家茅的天和号及在茅所有的家产全部传给他经营。这就是后世王茅的由来。

王雷还补充说,天和号是你们张家的。王振发来茅之前,张家酿的酒就叫“茅土烧”、“茅春”。而且还告诉我,王振发曾经立个誓言,要后代永远感恩张家,没有张家,就没有他们王家。并且规定,后人必须只能跟张家开亲,这个规定一直保留了三代,都是张家与王家开亲的。

王雷还说,他们世世代代一直在寻找这族张家人,今天终于找到了。我说,等我把寻祖的事搞清楚后再说。

后来,我们连续的有过四、五次的见面交流,相互间都在谈论祖辈之间传承的事。

曾经有两次,我说,如果你们想要重振天和号的荣耀,我可以尽我的努力!后来也没有任何消息,我就没再过问此事。

但是两个家族联姻的故事,给了我想要搞清楚来龙去脉的动力。如果真是这样,那其中的过程和意义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了。

既然我的天祖经营与药和盐有关的生意,那我的天祖肯定有一定有来路,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想得太多,也没有把我天祖的生意与酱香酒联系起来。

(四)

2023年,我仍然按照我们1915PPIE的计划,于4月份如期举办了“1915PPIE贵州仁怀汽车场地越野争霸赛暨PPIE音乐节”。忙完了后,我决定去龙虎山看看,这是童年的梦想在当下的一种驱动。

我邀请海上大哥一起去龙虎山,海上是笔名,学名林清阳,在文化界,他被称为“文化妖精”。

我和海上2023年7月3日一同去龙虎山。我从贵州出发,半路与海上会合,一同前往龙虎山。其实目的我也不清楚。可能是,我想能在龙虎山找到一点线索。

因为我和海上探讨了许多关于我们张家的故事,在我的感觉中,我认为我们家族与龙虎山应该有点关系。但是,这次行程并未收到任何效果。我只是给海哥说,请他留意龙虎山的事,方便时,请他为我的寻祖能找到一点线索。

龙虎山给我的印象依然是神秘而不可测!

这段时间,我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一切仍按基本的节奏生活着。

(五)

寻祖与立碑的事,既然定了,该做的先做。

2024年4月,清明节,我如期把我在火石岗的先祖的石碑全部立完。

立碑的事结束了,而为长期飘荡在异地的祖先灵魂找到他们的家乡,是我必须完成的事。

之后,我便与公司陈后起一起前往深圳,启动1915PPIE在深圳落地1915巴拿马太洋国际博览会常年展的事。

在深圳期间,认识了汪志辉兄弟。几次的餐聚,我们无话不说。他是樟树人,我说我应该与你们有关系。他给我介绍了樟树的很多情况。我才知道,樟树以前叫清江县,是中国南部著名的药都,也是产酒的地方。这个提示让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我开始查阅樟树的史料,发现樟树既是药都,也是白酒很早的著名产地之一,而且又是中国岩盐第二大矿区。我忽然对樟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在我的认知中,我始终发现一个问题,酱香酒一致没有给消费者说清楚其来源,而且很早就有酱香酒的大曲中有100多种中药成分的传说,至今仍然有人在制曲时,有用一些中药入曲的做法。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能解释这种工艺的合理来源。

于是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可能我们家族是来自樟树。

除了汪志辉,我还认识了不少的樟树人,其中一个是深圳市政府的高级顾问李彻玉,他老人家是改革开放第一批从中央派到深圳进行改革开放试验的老领导。他也向我介绍了许多樟树的故事,其中张家山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我便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查找樟树的前世今生。樟树市以前叫清江县,是中国南方著名的药都,在海内外很有盛名,有“药不到樟树不全、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而且樟树还有著名的阁皂山,是著名道士葛玄、葛洪修道炼丹的地方。而葛洪的著述《抱朴子》,是中国第一部研究中药与酒相互配伍的书籍,这对我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研究欲望。因为酱香酒的中药入曲一说,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些答案。

我福建的好友林主席听了我的介绍后,特地给了我一瓶四特酒,我认真研究了四特酒,并与我们的酱香酒进行了对比。我特别注意到四特酒中的酱香味特别突出。

研究中我发现,四特酒无论从制曲到酿造工艺,都与酱香酒有高度的同源。四特酒的曲药有中药入曲的悠久历史,这与樟树是药都形成了文化的必然。而且其工艺的五次发酵与蒸馏、陶坛存储基酒有天然的文化同构。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帮助下,我将我们茅的酱香酒与四特酒以及其前身的“清江土烧”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以前的清江土烧是用大米为原料,因为赣江冲击原盛产大米,而且由于樟树是著名的药都,并且道教养身文化悠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大量中药与酒结合对人体身体的保健功能与效果。而樟树地区历史上就有大量深入研究中药的文化传统。樟树地区对中药的炮制技术、刨片技艺,以及中医处方的研制,在中国享有盛名,而且传承久远。可以说,樟树人对中药的研究,以及所形成的各种成果丰富灿烂,形成了百年的深厚文化。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樟树人把这种中医药文化广泛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酿制清江土烧时,自然将中药入酒进行了更深的运用,即直接将中药运用于酿酒工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将中药用于制曲中,丰富和提高了酒在酿造中有益成分的增加,使酒对人体的养身、健康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我们茅地区流传了多年的酱香酒的曲药中有100多味中药的故事,究竟其文化根源和历史传承在哪里?我认为有必要作更深入的调查研究。酱香酒如此美妙神奇,这里面一定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故事,只是我们没有在意这样的存在而已!

但是酱香酒的文化,一定有着漫长的时间沉淀,一定还有我们现在认知范围外可以解释的存在。

我联想到我们先祖可能就是从樟树迁商过来的。

(六)

汪志辉很支持我,特地安排在老家的大哥与我联系。大哥叫汪洋,我们建立了联系。

汪洋大哥为我找了许多樟树商帮的史料,给我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线索,使我对樟树有了更多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史料检索。

我决定前往樟树,一究到底!

2025年6月29日,我约了海上大哥,分别从贵州、湘潭前往樟树,汪洋大哥已等候多时。

我们首先前往樟树张家山,正巧,我们遇上了一个张姓大姐,我们说明了来意,她特地带我们去了张林家。张林是樟树专门从事张家家族族谱研修的一个大哥。

张林大哥给我们说,樟树的张家,是从塘下村迁过来的。张林给了我们很多族谱,一时间,我们也看不明白,只想有个直接的结果,但一时不可能从这大量的族谱信息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他建议我们去塘下村看看。

于是我们又驱车前往塘下村,张姓家人非常热情,盛情款待了我们。但是他们也对外迁的家人了解的信息非常少,给我们看的家谱也很难找到线索。

塘下的人建议我们去找高安玛瑙的族宗了解,给了我们张太、张爱民的联系方式。

我们联系了他们二人,张太因为工作繁忙,让我们联系张爱民。联系了张爱民后,我们又驱车前往高安。

张爱民在工地上忙碌,看见我们后,放下工作接待了我们。张爱民介绍的情况就清楚得多了。

据爱民说,江西尤其赣南在张姓,基本上都是从高安玛瑙外迁的。而高安玛瑙的张姓,是从龙虎山迁下来的,而且他们知道的信息比较全面。我突然感到已经找到最直接的源头了。

爱民的真诚和热情让我十分感动!

我们和爱民聊了很多,线索越来越清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离开了,爱民给了我贵州余庆的张明付的联系方式,他希望我与明付和他保持联系,一步一步的查找依据,找到关健线索再进行对照,寻祖的事必须认真。

离开高安后,我便一人再次前往龙虎山,这是我第二次去龙虎山。但是这次的目的是,我要到留侯家庙去拜谒祖天师。

家亲张样金热情接待了我,在给祖天师道陵公的塑像庄重的叩拜中,一股热流从头直到全身,仿被电击一般。

樟树之行,虽然还没有具体的结果,但是,基本方向没有问题了。但是是那房那个支系,还要一步一步求证。

回来后,我不停的通过AI上网查阅,因为信息量太大,而且可能涉及太久的历史,所以得把很多的信息进行收集梳理。

(七)

非常感谢张明付家亲,他有一套完整的族谱,我们开始在浩瀚的族谱记载中一房一房的对照。

这个过程十分繁杂。

首先,需要确定我们茅支系中关键人物张仁杰公的生殁时间。由于家族的迁移跨越了明清以及民国等朝代,时间跨度达三百多年。期间历经战乱、迁徙上千公里等因素,老族谱已遗失,相关的文字记载也无法找寻。

我和明付,每天就这个问题不停的寻找。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每天反复求证一切可能……

我的床头已经堆满了家族族谱的一页一页写满名字的纸张,但是这些看似符号的文字,仿是一只只先祖的眼,在扫描着我。

我很认真的一页一页的查找,六百多个小时,我与我的先祖进行了一场跨越历史的对话。

明付他们那支在许久之前就已经寻祖归宗了,因此,他有丰富的经验,每天和我交流一些我不知道的情况。而且,他经常和高安玛瑙张爱民就张家外迁的线索以及他们在先祖曾经留下的传说中找到了翔实的依据。

最后,爱民与玛瑙张氏宗亲理事会的德高望重的前辈们经过严谨的对照与线索,并且采用了古老的传统仪式进行了求证,最终确定了结果。

(八)

我们是龙虎山天师张道陵的后裔,张道陵是西汉时期留侯张良之后。

龙虎山张氏代际传承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精彩的故事:

明代《汉天师世家》(收录于《道藏》)明确记载:第十八代天师张士元(字仲良),生于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其亲弟弟仕魁公因天师府“有子嗣教,余子外迁”之规,于唐代迁居瑞州府官新吴县令。清康熙《高安县志·氏族志》载:“城西张氏,系出龙虎山。唐贞元间,天师季文公避世居此,子孙散樟树、丰城诸邑”。樟树阁山镇《张氏宗谱》(清光绪三十三年修)明确记载:一世祖季文公(应为仕魁),乃十八代天师仲良公胞弟,自龙虎山徙居高安。五世孙嗣宗公,于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迁清江县樟树镇”。

仕魁公在高安后裔支系有“金、玉、满、堂”四大房,今年10月5日(农历8月14日)是仕魁公1240周年诞辰。我们是堂公支系。在高安的族谱上,堂公是张姓第108世,到了我们这辈是第142世了,已经是34代了。听爱民说,我们这一支离开高安已经有800多年了。

我按照族谱已经确定的支系,做了一份《茅天和号张氏寻祖表》,我将这份表册发给穆升凡老师,他突然问我,说你们族谱中有时字辈?我说是啊,第132世公叫张时龙。他向我讲述了一段故事,说有个叫张时照的,是原四川永川县令,他告发当时的播州土司杨应龙,会不会和我们有关联?

我第一时间就和爱民讲了这个故事,而且同时还查阅了大量有关张时照与杨应龙之间的史料。

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左右,播州土司杨应龙在田氏的挑唆下,借酒劲杀害了正妻张氏(张时照的侄女)以及前来劝解的岳母。惨案发生后,时任四川永川知县的张时照悲愤交加。但他并未立即行动,直到万历十八年(1590年)夏天,他才“遣人诣阙上变”,向京师大理寺递交血书,控告杨应龙的罪行。血书中不仅陈述了杀妻弑母的惨剧,还联合了播州土同知罗时丰、播州长官何恩、千户长官宋氏等六七名小土司联名,揭露杨应龙“阉割民人为太监”、“夺占幼妇为绣女”、“杀死长官,抄没亲叔”等多项“不法诸事”。

张时照当时联合了“五司七姓”血书联名,而“五司七姓”是一个播州内部反抗杨应龙的土司联盟和族群势力,足见张时照在播州土司联盟和族群势力中的影响力。张时照和“五司七姓”的控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持续努力,最终点燃了历史著名的“播战役”,促进了朝廷对西南施行“改土归流”政策。

起初,明神宗万历皇帝最初对此事并不积极,甚至“懒于理会”,仅下诏让杨应龙“收敛己行”。然而,其间发生了“重庆勘问”事件(杨应龙本被轻判,但因某些原因又被要求再次勘问,遂拒不出并武力反抗)以及其次子杨可栋在重庆羁押期间死亡的变故,使得矛盾再次激化,杨应龙彻底与朝廷决裂。

在朝廷内部,一直存在以贵州巡抚叶梦熊等为代表的“主剿派”。张时照和“五司七姓”的持续控告,为“主剿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罪证”和口实,不断强化杨应龙“桀骜不驯、必反”的形象,最终影响了万历皇帝的决策。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援朝抗倭战争结束后,明朝终于下定决心,任命李化龙为督,调集八省二十四万大军,发动了播之役。次年,攻破杨应龙最后据点海龙屯,杨氏自杀,播州杨氏对当地七百余年的世袭统治宣告终结。

播后,明廷立即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即废除世袭的土官,改由中央委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将原杨应龙管辖的区域分设为遵义府(隶属四川)和越府(隶属贵州),彻底结束了土司世袭统治的历史。这是明清两代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战略。

而张时照的控告无疑是加速这一进程的重要催化剂。

(九)

我把这段故事发给爱民,他证实张时照确实是与时龙公是同辈弟兄,而且是很的堂兄弟。张时照比张时龙长,张时龙正是因为张时照在西南的影响力,才促成其利用张时照的人脉关系,到贵州经商立业的。

第132世祖时龙公,是我们家族发展的关键枢轴。谱载其“行七,明万历辛丑年(即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生”,此记甚为重要。因其与永川知县张时照之堂亲关系,及张时照因侄女被播州宣慰使杨应龙所害,遂联合“五司七姓”状告杨氏,最终引发万历播之役,朝廷借此推行“改土归流”之西南大政。此段历史,其内涵极为丰富,与《明史》、《明神宗实录》等官方史料所载“五司七姓申奏杨应龙罪状”之史实相互映照。张时照之功,非惟一家之冤屈得雪,实乃开启西南历史新篇之契机。时龙公得此堂亲之助,于“改土归流”后社会剧变、商机勃发之际入黔经商,实乃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此段家族记忆,精准嵌入国家宏大叙事,堪称“家史”与“国史”交融之典范。

到第133世祖文盛公(明崇祯六年,1633年生),第134世祖士和公(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生),两代先人于明末清初鼎革之际,秉持江右商帮“贾德而好儒,诚信致远”之精神,奔波于赣黔之间,艰苦创业,积攒家资,为家族在黔之基业奠定坚实之础。文盛公时常回到樟树,捐资奉香,光耀门楣,正是江右商帮致富不忘桑梓之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

及至第135世祖必元公(字仁杰,1683年生)、必亨公(1688年生)、必利公(1691年生)昆仲三人,承先祖之余烈,奋数世之积储,于康熙中叶定根于茅古镇,创立“天和号”,经营盐业、药材,并深研酿酒之法。其取“天和”为号,源自《庄子·天道》“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此中深意,尽显我张氏家族道商相融、天人合一之崇高理念与经营哲学。仁杰公精研技艺,融合赣黔酿造之粹,终成酱香一脉之雏形,开启一段以酒载道、香飘寰宇的百年传奇。

综观此次寻祖历程,作为发源于江西龙虎山的张氏一系,世系井然,关键节点与历史大势若合符节。自云楫公之详录,叔达公之科第,时龙公之机遇,至仁杰公之创号,脉络清晰,承转有序。

一部天和号张氏家族史,实为明清以来江右商帮开拓西南、道脉文化浸润商业、中国传统酿酒技艺升华之观缩影,意义远超一家一姓之范畴。

(十)

认祖的事就此定了,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按照古老传统的规仪,认祖后,还要举办归宗仪式。爱民告诉我,今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是仕魁公1240年诞辰的日子,高安张氏理事会开会决定的意见是,茅张氏的归宗日子就选定在这天举行。

我说这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归宗与先祖的诞辰一起举办,为我们回家又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神秘!

高安的宗亲很是给力,基本上动员了全部在外的家亲。湖南的、云南的、湖北的、安徽的、贵州的、四川的,等等,每一支、每一系都表示一定要派人参加。就是这样,据说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次祭祖活动了,大致有五、六百人。他们代表了数以万计的同族家人。我感到太兴奋了。

我们也积极的配合高安的工作,紧锣密鼓的准备各项事宜。活动的规格如此之高,不能有任何缺陷。

我为此加了不少的班,白天工作,晚上还要完成归宗的许多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但是,没有什么能够比为长期飘荡在外的祖先灵魂找到古老的家园这事重要

我必须先放下世俗的事情,先把先祖们请回家,他们与他们的祖先已经离散了好几百年了。他们的团聚,是我们活着的人的最大的幸福!

这是最大的孝德!

但是我还要把企业的工作作好,不能耽误。

归宗这事正好与我们永脉集团正在启动的酱香酒生态馆项目基本同步,也许是先祖们在质问着我、鞭策着我,“你小子为什么不把酱香酒的事情做好?”

是啊,这难道不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烤问?

先祖们艰苦迁徙、筚路蓝缕,来到茅创立酱香酒,我们怎么不守护好茅数代先人们的智慧成果?我们不仅要守护好,更应该发扬好。

传承不是守旧,传承更需要在继承中倾注我们的心血去浇灌出更美的花朵。

祖先们时时与我发生量子纠缠,使我不敢停下脚步。

我的第三次创业,在60岁之后,又再次起航。

先祖们,您已经在外很久很久了,您累了!10月1日国庆之日,我将带着您、带着您的期盼、带着我的永脉之梦,一起回家!

我们回家!

我们再出发!沿着您们走了几百年的路。(张永勇)

2025年9月28日

记后:

这段历史的对话,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家族认祖归宗的意义了,所以,感概万千。

曰:稽古察今,源流自明;祖德宗功,后世永昌。愿我天和号张氏子孙,手持此谱,知所从来,明所将往。既承先祖“以商弘道”之志业,更当秉“天和”之古训,酿世间之至味,传中华之粹美,方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时代。

以下对联,可以高度浓缩这段传承史,以及龙虎山张氏后裔的奋斗历程:

(一)天和蕴永脉数世纪一脉相承

正一弘道统传千秋一统衣钵

(二)一脉承龙虎演法弘道恤民恩泽华夏

千秋溯赤河开宗酿得天和醉美寰球

(三)道脉垂宇宙恤民弘德天师义

酒魂冠古今酾酒载舟永脉心

(四)溯八百年道脉龙虎归宗 根深叶茂

携三百载天和酱香谒祖 地久天长

(五)与天和酿得寰球至味

偕人乐聚成盛世鸿篇

(六)万象均调 九蒸八酵循天道

一元初酿 古法新程蕴物华

(七)永葆初心 天和玉液香寰宇

脉承祖德 大道宏图灿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恩佩佩深夜带醉男回家,姐弟恋实锤

2025-10-08 18:31:08恩佩佩深夜带醉男回家,姐弟恋实锤

太原耳鼻喉

2025-10-07 20:12:22太原耳鼻喉

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南京白癜风医院预约挂号

2025-10-07 14:58:36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南京白癜风医院预约挂号

南京华厦银屑病专病门诊怎么样-患者评价-口碑如何

2025-10-07 14:13:08南京华厦银屑病专病门诊怎么样-患者评价-口碑如何

6款成分温和的洗发水,敏感油头的安心之选!控油蓬松真有效

2025-10-06 21:25:476款成分温和的洗发水,敏感油头的安心之选!控油蓬松真有效

新房除甲醛怎么选?2025双11品牌排行出炉,推荐这几款!

2025-10-06 21:23:17新房除甲醛怎么选?2025双11品牌排行出炉,推荐这几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