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宇(化名)的卧室墙上,一张泛黄的身高刻度表记录着成长轨迹——小学时,每季度新添的红杠稳步上移,可不知从何时起,那道鲜红横线像被钉住般,停在了155cm。班级排队时,他习惯性往队伍最前缩;篮球场上,明明跑得最快,却因够不到篮筐只能默默捡球;就连同桌无心的一句“你站我旁边,显得我好高啊”,都能让他难受一整晚。
忧心忡忡的小宇妈妈,经多方咨询后找到了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的李苗主任。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苗主任详细检查后,发现小宇实际年龄14岁,骨龄却已达14.8岁,骨骺线边缘开始钙化。“正常14岁男孩骨龄应与实际年龄基本一致,骨骺线仍有1-2年闭合时间,小宇这种情况,再拖半年,骨骺线很可能完全闭合,到时就彻底没机会长高了!”好在微量元素报告显示,小宇仅轻度缺乏维生素D,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激素缺乏等器质性问题,为治疗保留了充足空间。
针对小宇的情况,李苗主任制定了“中西医协同干预”方案,经过三个月系统治疗,小宇的身高达到158.6cm,较干预前增高3.6cm。如今的小宇,不再自卑胆怯,还积极报名了学校篮球社团,整个人愈发自信了!
孩子身高“不长了”,家长必须知道这些事
1.为什么存在身高干预的“关键窗口期”?
男孩青春期身高增长分为两个阶段:快速生长期(11-13 岁),每年可增长7-9cm;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后-16 岁),每年仅增长3-5cm。在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前,通常仍有2-5cm的生长空间;但一旦超过16岁,骨骺线基本闭合,此时再想长高基本没有可能。
临床数据显示:处于缓慢生长期早期开始干预的孩子,平均能多增长3-4cm;接近16岁才干预的孩子,平均仅能多增长1-2cm;16岁后再干预,有效率不足10%。因此,在骨骺线完全闭合前的缓慢生长期是男孩身高干预的“黄金节点”,家长切勿错过。
2. 骨龄检测:判断孩子还能不能长高的“金标准”
很多家长习惯凭“实际年龄”判断孩子的身高潜力,这是常见误区!骨龄才是反映骨骼成熟度的“真实年龄”,能更准确地判断生长空间:
·骨龄<实际年龄:说明孩子生长潜力较大,可能存在“晚长”情况,但需每3-6个月定期监测骨龄,避免因“误判晚长”错过干预时机;
·骨龄=实际年龄:身高增长符合正常节奏,只需做好日常营养、睡眠、运动管理,维持良好生长状态;
·骨龄>实际年龄:如小宇(实际14岁,骨龄14.8岁),表明骨骼发育速度过快,骨骺线闭合时间会提前,需尽快干预以争取生长空间。
建议:孩子3-16岁期间,每半年做一次骨龄检测,及时掌握骨骼生长节奏,避免因忽视监测错过最佳干预期。
3. 孩子身高不达标,别盲目“补钙”!科学干预分3步
第一步:先做“生长发育评估”——通过骨龄检测明确骨骼成熟度、生长激素水平检测判断激素分泌情况、微量元素筛查排查营养缺乏问题,精准找出身高停滞的原因(是营养不足、睡眠问题,还是疾病影响);
第二步:个性化干预——若为单一营养缺乏,针对性补充对应营养素(如维生素D缺乏补维生素D,而非盲目补钙);若为生长激素缺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生长激素治疗;若为脾胃吸收差,可通过中医健脾益肾调理,改善营养吸收效率;
第三步:长期管理——每月定时、定地、定姿势监测身高(排除测量误差),每3个月根据身高增长情况、骨龄变化调整干预方案,持续管理至骨骺线完全闭合。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李苗主任提醒,孩子身高增长是“不可逆”的过程,骨骺线闭合后再干预无效,因此3-16岁的生长监测至关重要,尤其发现孩子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cm、比同龄孩子矮5cm以上,或身高突然停滞3个月以上时,别抱有“等孩子晚长”的侥幸心理,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做骨龄检测与生长评估。此外,切勿轻信“增高保健品”“快速长高偏方”,这类产品多无科学依据,还可能延误干预时机,甚至对孩子健康造成伤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部分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问题,这些表现往往并非单纯的 “调皮捣蛋”,很可能是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
在小宇(化名)的卧室墙上,一张泛黄的身高刻度表记录着成长轨迹——小学时,每季度新添的红杠稳步上移,可不知从何时起,那道鲜红横线像被钉住般...
“感谢你们让我的孩子开口说话,这面锦旗藏着我们全家最诚挚的谢意!”近日,在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住院部,来自江西的患儿家长李女士(化名)...
XBIT Wallet 10月7日讯——RWA Layer 2网络Plume Network成功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注...
国庆长假一晃就过去了,不少朋友已经收拾行装,告别家人,开始踏上归途返程高峰的时候,高铁站、机场人挤人,稍微耽误一会儿就可能赶不上车如果是自驾返工的朋友,路上开车...
国庆假期转眼就到了尾声,许多人已经开始收拾心情,准备返回工作岗位对于打工人来说,奶茶不仅是能获得快乐、慰藉情绪的饮品,也是他们的社交货币之一,同事之间互相带杯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