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我的手机,怎么你拍出来就这么清楚?”9月27日,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来自金华的游客看着胡振友帮忙拍摄的合影,满脸疑惑。胡振友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眼镜布:“我刚帮您把手机镜头擦干净啦!”一句话让游客恍然大悟。
“擦镜头”这个细微的动作,正是胡振友志愿服务中的日常一幕。每周六日上午,家住景区附近的胡振友都会准时出现在陈列馆,今年以来衢州市委老干部局在这里设立了“南孔银辉志愿服务点”,作为衢州古城创建国家5A景区“古城有礼 志愿有我”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而胡振友,正是这里很“懂镜头”的志愿者。
这份“懂”,源于七年的深耕。2018年,从衢州市疾控中心退休后的胡振友,进入衢州老年大学,开始系统学习摄影摄像,他出生于永康,在衢州工作了40年,现年68岁的他,不仅练就了捕捉光影的本领,更摸清了游客拍照的“痛点”。
游客们的手机镜头总是蒙着灰尘和指印,影响成像质量。于是,一块小小的眼镜布成了他的随身必备。他的眼镜布甚至一天一换,平时总会带上两块,若有游客需要,他便大方地送出一块。每次拍照前,他都会细心擦拭镜头,还会耐心指导游客调整姿势,用镜头捕捉他们游览古城时的精彩瞬间,帮助游客“更好”定格和传播古城风景。陈列馆现场还配备了打印机,拍完照后,游客还能即刻获得实物照片。
“游客到家门口做客,我们要礼待他们。”胡振友说,经过多年实践,他已琢磨出一套为游客拍摄的实用窍门:“首先相机镜头要干净,然后讲究构图和光线,兼顾一些游客的顾虑和需求,通过色调切换,让人像更显灵动,也与古城的风景更协调。”
不止于打卡拍摄,志愿服务点为游客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文化公益服务。以汪建为代表的讲解志愿者,为游客绘声绘色地讲述细菌战的历史,让红色记忆更易感知;以高明玲为代表的绘扇志愿者,挥毫泼墨间,在扇面绘上水墨丹青,另一面写下“衢州有礼”“危险高兴宁着尼”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寄语,在历史答题游戏中送给游客作为礼物。
考虑到手绘耗时,志愿者们每次都会提前备好10把完成正面绘画的扇面,背面留白供现场题字,游客既能请志愿者书写,也能亲手提笔留念,既保证了效率,又增强了互动体验。
于胡振友和他的伙伴们而言,志愿服务充实了他们的退休生活;于游客们来说,带走的不只是一张照片、一把扇子,更是一段被用心对待的衢州记忆。这群银发志愿者用专业与热忱,为衢州古城注入了别样的文旅温度,从一块眼镜布的细心,到一把绘扇的匠心,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诚,凝练成一张展现“衢州有礼”的动人金名片。(祝佳妹/文)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