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中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储能与绿色交通成为最具确定性的产业方向。而资本作为推动产业的“血液”,正在与绿色能源加速融合。近日,国际能源企业 以升能源(Yinson Renewables) 2025年9月30日宣布在香港注册全资子公司 香港以升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5000 万港币),并设立香港运营中心总部。这一动作不仅完善了企业的中国布局,也为行业提供了新能源与绿色金融深度结合的样本。
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背景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明确了中国未来 30 年的能源转型路径。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 200GW,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也保持全球领先。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更是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结合的主战场。政策驱动、市场需求和国际合作叠加,使新能源成为最具确定性的长期赛道。
以升能源的全球化与中国战略
母公司背景:以升能源隶属马来西亚 Yinson 集团,该集团成立于 1984 年,在马来西亚交易所主板上市,最初从事物流运输业务。2011 年转型进入能源服务,2014 年进入 FPSO(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市场,2019 年成立新能源板块——以升能源。
全球经验:目前已在印度、秘鲁、智利、新西兰等地成功开发光伏与风电项目,如印度 Rising Bhadla 光伏项目拥有 25 年购电协议,每年可发电 3.8 亿度;秘鲁 Matarani 光伏项目 123MW,2024 年并网发电。
中国布局:
2025 年 8 月,以升能源在深圳成立 深圳市以升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5000 万人民币,专注新能源研发、项目落地与长期运维;
2025 年 9 月,香港公司与运营中心成立,作为资本运作与国际合作的桥梁,注册资本 5000 万港币。
至此,企业在中国形成了“深圳+香港”的双平台模式:深圳聚焦产业落地,香港聚焦资本与合作。
香港的金融优势与绿色金融机遇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资本流动、跨境结算、税务制度方面长期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金融:
2023 年,香港绿色债券发行额超过 800 亿美元,位居亚洲前列;
金管局、证监会等机构相继出台绿色金融规范,推动碳金融和可持续投资产品落地。
以升能源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与运营中心,正是借助这一优势:一方面对接国际资本市场,推动绿色债券和融资工具进入新能源项目;另一方面为跨境合作搭建平台,引入更多全球合作伙伴。
与内地项目的互补关系
未来五年,以升能源计划在中国投资约 10 亿美元,重点布局:
海上风电集群:在江苏、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年发电量可达数百亿度,直供钢铁、化工等用电大户;
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在长三角、珠三角园区推广“光伏+储能+智能微网”,帮助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智慧电网与虚拟电厂:推动数字化电力调度,提升电网韧性与稳定性;
绿色交通网络:引入充电网络品牌,建设一二线城市充电设施,支持电动交通发展。
深圳公司是项目落地的执行主体,确保符合本地政策与市场环境;香港公司和运营中心则为这些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国际资源,二者形成互补,推动战略落地。
行业观察:双平台模式的价值
业内专家指出,新能源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面临两个核心挑战:一是项目融资规模庞大,二是跨境合作需求日益增长。
以升能源的“双平台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参考:
深圳:直接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政府,保证研发和项目实施的合规性与本土化;
香港:利用国际金融枢纽优势,引入资本与合作,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率。
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以升能源,也可能成为未来更多新能源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路径。
以升能源在香港注册子公司及运营中心,不仅是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更是新能源与绿色金融结合的行业注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新能源市场正在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焦点。
通过“内地+香港”双引擎,以升能源将全球经验与本土创新结合,既深耕中国市场,又链接国际资本,为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