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负责将全身的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身体各个角落,同时也负责接收来自组织器官的静脉血。当心脏这个“泵”变得无力,就像一台疲惫的发动机,动力不足,会导致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和“血液淤积”。防治心衰,关键在于早期识别这些不典型的“求救信号”。
心衰的求救信号:远不止“心痛”那么简单
如果您或身边的家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1. 呼吸“不对劲”:最关键的信号
一活动就气短:以前能轻松爬三层楼,现在爬一层就需要停下大口喘气。
夜间突发憋醒:睡到半夜突然因严重憋气而惊醒,需要马上坐起或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才能缓解,这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衰一个非常特异的信号。
2. 身体“变肿了”:液体潴留的迹象
双腿浮肿:脚踝、小腿一按一个坑,且凹陷恢复缓慢。这是因为心脏泵血无力,血液无法顺利回流,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通常下午和晚上更明显。
体重莫名增加:在短时间内(如一天内)体重快速增长(超过2公斤),这很可能不是长胖,而是身体内水分滞留的结果。
3. 总是“没力气”:能量供应不足
持续性的疲劳、乏力:感觉全身软绵绵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因为心脏泵出的血液无法满足身体肌肉和器官的能量需求。
头晕、反应迟钝:大脑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其在老年人中,这可能被误认为是“老了”的正常现象。
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防治心衰?
心衰虽然是心脏疾病终末阶段,但通过早期识别诊断、科学治疗措施与患者自我管理,仍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1.严格控制“三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损害血管、加重心脏负荷的元凶。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将它们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2.保证充足睡眠:保持8小时以上睡眠,午睡20-30分钟,避免过长影响夜间睡眠。
3.科学用药:生活中,部分心衰患者会自行停止用药,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药物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危及生命。
关于用药,近期,在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发布的《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专家共识》也将通络药物——芪苈强心纳入心衰防治推荐,芪苈强心作为临床常见的创新中药,已被证明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和运动功能,同时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临床预后,单独服用或者与西药联合,都能起到改善心衰的作用。
在循证医学证据方面,芪苈强心的疗效已在多项高质量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并获《自然·医学》等国际期刊与权威专家双重认证。研究显示,标准化治疗西药联合芪苈强心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2%,包括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7%,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心脏的求救,不一定都是剧烈的“心痛”。一旦出现上述可疑信号,特别是多种信号同时出现时,千万不要硬扛或自行判断为“老了”或“累了”,务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发现、早干预,是守护心脏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