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5日(周四)下午14:00,由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共海淀区委花园路街道工作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主办,北航天汇孵化器、北航校友私募股权投资协会联合承办,浦发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支持的“追新达质 持智梦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化主题沙龙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所展示的项目均为北航在校生发起、获得“冯如杯”一等奖的创业项目,吸引了近60人参与。活动由北航天汇副总经理袁强主持。


在致辞环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进表示,花园路街道具有培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交叉产业的先天土壤优势,将努力构建“学校 — 街道 — 园区 — 企业”四维联动的产学研协同生态,并已在北航天汇设立街道专属孵化器。未来,街道也将提供良好的政策与营商环境,为北航师生科技创新团队及科技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大学生创业阶段没有财富积累,资金问题成为创业的首道难题。北航校友私募股权投资协会秘书长赵清介绍,本次活动是“一月一链”投资对接系列活动,将发挥北航校友投资机构公益性平台作用,开放协会成员里近百家校友投资机构/投资人的资金资源、与50余家知名企业家校友的产业场景需求,为在校创业大学生“保驾护航”。赵清回顾了北航“冯如杯”35年的辉煌成绩,一批出色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现已成长为资本追捧的创业之星。接下来,在北航校友会的指导下,协会将围绕更多“冯如杯”参赛项目,汇聚有影响力的科创精英集群帮助学弟学妹传承北航科创力量。

主题分享
北航校团委副书记倪义坤分享了北航大学生创业情况。他表示,北航校团委以“学生科创实践全员覆盖、优秀科创项目迭代升级、创新人才持续深造”的科创育人体系,持续推动科研优势人才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转化。近年来,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学生双创赛事的最高舞台,北航屡创佳绩。2024年“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连续六届捧得挑战杯,获奖项目数量位居北京市第一;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北京赛区共取得33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同样位居北京市第一。先后培养、转化了以航宇智造、微纳动力、速感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团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拔尖创新人才。

为了引导大学生把握创业方向,构建管理思维,北航校友私募股权投资协会副秘书赵哲以“AI 核心趋势及创业策略”为主题展开分享。他指出,当前 AI 未进入范式革命期,仍处于降本增效阶段。虽看似平静,实则企业借 AI 优化成本构建壁垒,已引发行业深层变革。牙科诊所借AI私域机器人将客服人效提至 10 倍,外贸企业靠AI实现新客60%、成单率超行业10倍,两案例印证降本增效价值。创业者需坚持场景为主、技术为辅,搭建“小而美”的人工智能团队,以可落地成果为导向把握机遇。

项目分享
在项目分享阶段,活动邀请到宇航学院的白筱瑀、沈元学院的陈俞燃、沈元学院的焦国璋、及宇航学院的林孜等四位优秀北航大学生。他们分别带来《凌波净轨 —— 空间动态避障的引领者》、《“悟空”—— 全球首款三星协同高安全太空碎片清除者》、《灵跷 —— 全球首创 “自倾转跷体” 水陆两栖全地形垂直起降平台》、《智语灵犀 —— 基于多模态情感交互的仿生机械人脸系统》四个北航冯如杯优质获奖项目的分享。
分享过程中,参会的投资人与企业家对路演项目展现出浓厚兴趣,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嘉宾深入分享了专业领域知识与行业前沿常识,并结合项目实际给出了兼具前瞻性的未来发展规划建议与精准的投资参考。嘉宾表示将持续关注北航大学生创业项目成长动态,并期待此类活动能长期向社会开放,让北航优质大学生创业资源实现更广泛的共享。现场互动频繁,讨论氛围十分热烈。



大学生创业需求座谈会

为深入摸排大学生创业现状,详细了解其创业路上的实际难题,花园路街道在活动间隙,以座谈形式与五家大学生创业团队进一步深度交流。座谈会上,各大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人首先介绍了项目核心方向与发展进展。谈及创业实践中的挑战,大家集中反映了启动资金短缺、技术成果落地不畅、市场订单获取困难等共性问题。针对团队提出的诉求,花园路街道相关领导现场回应表示,街道将以此次调研为基础,后续精准定制并发布针对性政策支持。同时,街道也将提供良好的政策与营商环境,助力北航在校师生科技创新团队、及校友科技企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