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仍在为孩子选书“踩坑”、阅读没效果犯愁:
热门童书买回家,孩子翻两页就搁置;想帮孩子提升阅读能力,却找不到方向;同年级孩子里,别家能读名著,自家连课文都磕磕绊绊。
今天要给各位家长带来一个好消息:专注5-15岁儿童个性化阅读的奇趣读书馆,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北京分赛中脱颖而出,凭借“用数据帮孩子选对书、爱读书”的科学阅读能力提升方案,斩获二等奖,排名仅次于北京大学参赛队伍!
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奇趣读书馆的肯定,更意味着家长们头疼的“阅读适配难、效果差”问题,终于有了经过权威验证的解决办法。
本次“数据要素×”大赛北京分赛非常权威——由国家数据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市级部门主办,大赛全程还要经过资格审查、初赛评审、决赛评审、专家委复审、组委会审定5级严格筛选,能获奖的项目,都具备“用数据解决实际需求”的硬实力。
奇趣读书馆能从众多项目中突围,站上领奖台,证明奇趣读书馆的“数据+教育”模式,真正切中了家长在儿童阅读引导中的实际需求,具备扎实的落地能力。奇趣读书馆受到权威的认可,深感荣幸!
家长的阅读痛点,奇趣读书馆用“数据+教育”逐个破
奇趣读书馆的核心思路,是把家长“模糊的阅读困扰”以及孩子“不爱读不会读的问题”变成“精准的解决方案”,其关键支撑是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共同研发的中文阅读能力测评系统——这套系统已拿下7项国家发明专利,覆盖阅读能力评测、图书分级推荐、伴读内容生成等核心环节,绝非简单的“识字量测试”。
1.先做“阅读体检”:孩子能力强弱一目了然
测评系统从“认读感知、提取信息、分析归纳、解释推断、评价鉴赏、联想迁移”6大中文阅读核心能力入手,拆解出28项子能力,最终为每个孩子生成专属的《阅读能力报告》。就像给孩子的阅读能力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哪项能力是优势、哪项需要补强,家长一看便知,不用再“盲目猜”。
2.再配“千人千面”书单:孩子爱读,还能补短板
测评后,系统会从6万多本已完成分级标注的童书中,为孩子定制个性化书单:80%是匹配孩子兴趣的题材,保障孩子愿意读;20%是针对性补强薄弱能力的内容,避免孩子“原地踏步”。更贴心的是,每3个月会重新测评一次,根据孩子的进步调整书单——既不让孩子读太简单的书没成长,也不让孩子读太难的书越读越抵触。
3.每天30分钟“伴读闭环”:不用家长盯,阅读有收获
为了让孩子“读进去、有效果”,奇趣读书馆设计了“输入—思考—输出—验证”的每日伴读闭环,全程仅需30分钟,家长不用费心陪伴:先看5分钟由北大、北师大师资录制的伴读视频,理清书中重点、激发兴趣;再用20分钟读纸质书,搭配知识卡做笔记;接着进行3~5分钟思辨训练,锻炼表达和逻辑思维;最后通过3~5分钟效果测评,验证孩子是否真正读懂,避免“假阅读”。
奇趣读书馆:以科学分级与个性化规划,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
奇趣读书馆通过科学的分级阅读体系和个性化阅读规划,已陪伴大量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奇趣读书馆的实践表明,当阅读内容与孩子的能力精准匹配时,他们的阅读理解力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不仅能读懂,更能读透。许多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自主性显著提升,从“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
奇趣读书馆还关注到偏远地区孩子的阅读需求,为乡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免费开放阅读能力测评功能,同时捐赠线上书籍与数字化课程。截至目前,已帮助上千名乡村儿童解决“没书读、读不懂”的问题,真正用数据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阅读资源触达每一个孩子——这一点也得到了大赛评委的特别认可。
如果您也在为孩子选书、阅读效果发愁,不妨试试奇趣读书馆:先给孩子做一次阅读能力测评,找准阅读问题;再体验一节北大、北师大老师录制的伴读视频,感受“刚好能读懂又有挑战”的阅读感。
其实阅读不是“读得多就好”,而是“读得对才有用”。未来,奇趣读书馆会带着此次获奖的认可,继续打磨科学阅读方案,帮更多孩子养成“爱读书、读对书”的习惯——让每个孩子在书中找到乐趣、收获成长,始终是奇趣读书馆坚持的目标。
(APP:奇趣读书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