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健康”一词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却在现实中显得遥远。很多人总在疾病来临时才追悔莫及,殊不知真正的健康管理,应该从未病先防开始。赵益军,这位高级健康管理师,黑龙江省华谊中医药研究院研发部主任,却始终将“健康赋能”的理念放在首位。他常说:“健康管理的本质是赋能——让每个人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赵益军的医学之路,始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那时的他,沉浸在医学的世界里,从解剖学的严谨,到营养学的细致,再到运动生理学的严密逻辑,他逐渐建立起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毕业后,他选择了临床岗位,先后在医院与研究院任职,甚至一度担任遵义荣升医院院长。繁忙的医院工作,让他亲眼见证了无数患者因慢性病带来的痛苦。一个个病例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沉重负担。这段经历让赵益军愈发坚定:医学的终点,绝不仅仅是救治病人,而是帮助他们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健康管理领域,赵益军是少见的“实干派”。他并没有停留在理论,而是不断将研究转化为实际项目。
他曾主导的“三高人群逆转计划”,便是一段被业内称道的探索。项目启动之初,许多人怀疑其效果——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干预上,几乎没有轻松的解决方案。然而赵益军以医学营养治疗(MNT)为基础,结合运动处方与心理干预,逐步为客户建立起全新的健康路径。
六个月后,随访数据显示,参与者平均减重12公斤,血脂达标率提升70%。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身体和生活的真正改善。有人因为体重下降而重拾自信,有人因为血压平稳而远离药物依赖。这一切,都成了赵益军坚持“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最好证明。
与传统的中医药背景不同,赵益军更善于拥抱科技。他常将基因检测、功能医学数据、体脂分析、代谢当量评估等工具,结合HRA健康风险问卷,形成精准的健康画像。
他深知,健康不只是“经验判断”,而是数据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智能穿戴设备与健康管理SaaS系统,他建立起完整的健康闭环:从风险评估,到方案定制,再到动态追踪与效果优化,每一步都做到科学、精细、可追溯。
这种方式让健康干预变得可视化、可量化,也为客户提供了信任感。赵益军认为,科技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能让“健康有温度”的最佳助力。
然而,在精准科学之外,赵益军更注重“人”的价值。他相信,一个人能否改变生活习惯,往往不是因为“数据告诉你该改变”,而是因为“有人愿意陪你一起改变”。
在社区筛查和慢病管理的实践中,他常常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与遵义元一堂中医诊所合作的社区亚健康人群筛查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早期干预,该项目的转化率超出行业均值35%。但在赵益军看来,数据的背后,是一群人避免了病痛的可能,是家庭少了一份沉重的负担。
这种以人为本的关怀,也使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职业风格——不仅仅是“健康管理师”,更像是“健康陪伴者”。
作为贵州省抗癌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赵益军并不满足于个人的职业荣誉。他更希望将自己的理念推广到更广阔的人群。
“健康管理不是医生替你负责,而是让你学会为自己负责。”赵益军在多次健康教育讲座中,都不厌其烦地重复这句话。他希望让更多人明白:健康不是短期目标,而是长期的生活方式;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管理。
回顾赵益军的职业路径,从医院院长到研究院主任,从临床治疗到慢病管理,他始终在寻找医学的另一种可能——让健康回归生活。
在他身上,医学不再是冷峻的手术刀,而是一份温暖的责任感;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患者脸上久违的笑容。
赵益军坚信,医学的意义,不是消灭疾病本身,而是帮助每一个普通人拥有更长久、更有质量的生活。而在这条路上,他仍在前行。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