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盛世,岁在乙巳。值抗战胜利八十载之秋,览山河锦绣,忆烽烟岁月,心潮澎湃,遂作此赋,以祭先烈、铭国耻、昭未来。
回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神州大地,骤起狼烟。日寇蓄谋已久,借卢沟晓月之朦胧,炮轰宛平;乘淞沪潮声之汹涌,铁蹄踏境。其野心昭彰,欲以“三个月亡华”之狂言,鲸吞华夏;其暴行累累,在南京古城之街巷,屠戮同胞三十万余,尸横遍野,血染秦淮;在华北平原之村落,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万里江山,沦为焦土;亿万黎庶,陷于水火。文化瑰宝遭劫掠,千年古迹被损毁,中华民族之危,已至存亡绝续之秋。
然我中华儿女,素有宁死不屈之骨,岂容外侮肆虐!当此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首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团结御侮,共赴国难”之旗帜,引领亿万同胞。国共两党,捐弃恩怨,携手并肩,共筑长城。
于是,华夏大地,处处皆为抗战场;炎黄子孙,人人皆是御敌兵。平型关前,八路军健儿设伏待敌,一举打破“日军不可战胜”之神话,扬我军威;台儿庄上,国民党将士浴血拼杀,毙敌万余,粉碎日寇南下之企图,振我国魂。百团大战,彭德怀元帅挥师敌后,破铁路、毁桥梁、拔据点,威震华北,令日寇闻风丧胆;长沙会战,薛岳将军巧用“天炉战法”,四战四捷,歼敌数万,阻敌于湘水之畔,护我西南半壁。
更有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以身许国。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之境,孤身与敌周旋数日,直至壮烈牺牲,腹中仅存草根、树皮与棉絮,其忠贞不屈之精神,感天动地;赵一曼女士,身陷囹圄,受尽酷刑,却始终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前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之绝笔,其家国情怀,千古流芳。还有那千千万万无名烈士,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潜伏敌后,舍身取义。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侮之长城;以生命之光,照亮民族救亡之道路。
且看国际战场,反法西斯力量亦并肩作战,共抗强权。中国远征军远赴缅印,冒酷暑、穿丛林、战日寇,为保卫滇缅公路、支援盟军作战,付出巨大牺牲;美国飞虎队翱翔长空,与中国空军携手,痛击日寇战机,守护中国领空。苏、美、英等国与中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形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汇聚成摧毁法西斯暴政之洪流。
历经一十四载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以伤亡三千五百余万之巨大代价,终至一九四五年秋,迎来日寇投降之时刻。东京湾内,“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侵略者签署投降书,宣告其军国主义之覆灭;南京城内,受降仪式庄重举行,中华民族洗刷百年屈辱,迎来民族解放之曙光。此一胜利,是中国人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之首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之历史转折点;此一胜利,亦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彰显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之坚定决心。
八十载光阴流转,岁月荏苒,然抗战精神,历久弥新。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积贫积弱。高楼林立,高铁飞驰,科技腾飞,国力日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高铁纵横,皆显大国气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尽显盛世繁华。
然吾辈当知,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今日之强盛,源于先烈之牺牲。故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非为延续仇恨,乃为以史为鉴,警惕战争阴霾之重现;当传承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以先烈之壮志为激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观今日之世界,仍有局部冲突之扰,仍有霸权主义之患。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之理念,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守护和平之果实,共创美好之未来。
呜呼!先烈不朽,精神长存;中华崛起,势不可挡。愿吾国永享太平,愿世界永无战火。是为赋。
本文作者:著名文化学者、特约评论员、资深传媒人、书法家、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顾问、两汉三国文化推广大使,陕西文旅推广大使、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