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周迪,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获得者(科技部登记),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务部等专家。中国核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科技专家或创新创业导师。
在时代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肩负起国家发展的重任。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教授,便是这样一位在科技创新与家国情怀之间笃定前行的奋斗者,他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力量。
“愿得此身长报国,科技铸就玉门关”是周迪心中不灭的火焰。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国家的强盛根本在于科技的强盛。这种科技竞争,让"玉门关"从河西走廊的夯土城墙,升维为数字时代的科技盾构。唯有国家科技实力足够强大,才能铸就一座坚不可摧、御敌于外的 “科技玉门关”。
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阶段,以智能手机集成电路封装、新型显示屏幕模组工艺检测为代表的精密检测装备长期被德国、日本垄断。外资企业漫天要价,抬高了生产成本。周迪通过创新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前沿算法,并对减震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基于非接触式技术,成功研发出微米级高精度检测机器人。成果获得一系列国家专利授权,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一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让先进制程芯片、智能手机精密元器件的生产环节中,出现了中国智造的身影。他始终坚信:工业精度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制造本质的重新定义。当我们用自主标准丈量微观世界的微纳米时,量具上跳动的不仅是物理尺寸,更是一个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跃迁的铿锵脉动。
爱国不是抽象口号,而是精密到微纳米的执着。在航空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周迪同样积极贡献自己的技术力量。深度参与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总计千亿级的多条生产线项目的评标工作,在中航的推荐下,被评为第18届(2022年度)、第19届(2023年度)、第20届(2024年度)数智招标采购行业全国十大优秀评标专家。他深知,没有科技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先后参与指导了武装机器人、竞技格斗机器人、陆海空一体化机器人作战训练系统等国防科技项目。参加了军队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未来的战争一定是高科技的战争。唯有自身科技力量足够强大,才能确保国门安宁。
在国家重大科技较量中,周迪从事过多条12寸晶圆制造产线论证审核以及专项资金支持工作,持续参与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从产线论证、设备购置到现场核查、会议讨论等一系列环节的评审工作。炎炎三伏,穿着密不透风的防尘服在洁净车间里在穿梭往来,有的时候一天要核实上百台设备的生产厂家、型号、工作情况等信息,终日下来,汗水浸透全身,他仿佛成了个“水人”,整个手掌都被汗水泡的起皱。但是看着一条条芯片生产线最终投产,他不禁心潮澎湃,每一步努力都没白费,为我国的芯片之路添砖加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迪还积极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建言献策,一系列半导体方面的建议纷纷被国家采用。同时作为半导体专家不断在媒体上向公众阐释专业知识。在以氧化镓(Ga2O3)为代表的第四代半导体方面,当时能量产氧化镓的企业,全球只有两家,分别是美国的NCT和日本国立信息通信技术研究所。如果按照这样趋势下去,我国在十年后的半导体材料产业不但会被“卡脖子”,而且由于材料的影响,整个下游芯片产业链都会因此至少再落后十年。周迪上下奔走,呼吁加强对氧化镓等第四代半导体的投入。这个建议迅速得到国家重视。2022年起,科技部将氧化镓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广东、山西等省市出台政策支持氧化镓等第四代半导体发展。2025年,中国氧化镓率先进入8英寸时代。被誉为“第四代半导体的破晓时刻”。
周迪始终秉持严谨专业的态度,深耕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审核领域。参与审核了100多项国家标准。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然而,各类概念泥沙俱下,不同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实现方式差异巨大。其基本概念还处于混乱不清的阶段。相关标准缺乏,容易引发产业认知偏差和安全伦理问题。他提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言,被国家部委采纳并落实。次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实践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每一项国家标准都是行业发展的基石。他始终以开拓之志推动标准与产业共进共生,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智造版图中不可撼动的“中国坐标”。
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周迪先后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科技部登记),全国发明展金奖(科技部登记),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政府部门认可的科技奖2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0多项。独著了《现代制造技术》《创新创业导论》等著作。成为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导师,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商务部等专家,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科技部登记)、江苏省产业教授、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厦门市白鹭英才等一系列荣誉。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采访报道200余次。
“将公式转化为民生福祉,让算法守护国泰民安。”是周迪的信念。周迪是厦门市政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推进了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中共中央深改委等部门相关规范性文件条款的制订和实施。被评为福建省政协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厦门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厦门市统战好信息。获得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专函感谢,称其“围绕中心大局,聚焦统战工作,积极撰写、报送信息,为服务领导决策、呼应群众关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各类培训班中开设讲座,与大家分享参照议政经验。
此外,周迪还先后担任了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科技专家或创新创业导师。兼任了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创业导师、中国核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他深知,科技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它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身上肩负的不仅是科技任务,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
愿得此身长报国,科技铸就玉门关。从河西走廊到数字丝路,从夯土工事到智能防线,变的是技术代际,不变的是"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之心。这,就是周迪这代科技人的历史方位——既要做精微世界里的纳米工匠,更要当智能时代的战略棋手,在半导体晶格间续写新的凉州词,用科技的光芒照亮祖国的明天。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