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阳光明媚,大连理工大学 “软工慧医,智联渤海”暑期实践团走进唐山市工人医院病理科,与病理专家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学术对话与交流。
实践团首先与病理科张志勇主任团队展开学习和座谈,张主任作为唐山地区最早开展病理AI研究的专家,给实践团成员分析了医学人工智能的现状及当前病理学研究的热点,并围绕“人工智能+医疗”的创新应用场景进行展望,强调数字化是病理的未来。张主任回顾了自己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生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勇毅奋进”的深刻内涵,并鼓励实践团成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医工融合”的创新路径,为实现 “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座谈中,夏庆安主任医师强调“医工融合是推动医疗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院校携手”。实践团认识到数字病理的发展既需病理医师精准把握临床需求,也离不开工程师在图像算法、AI辅助诊断等技术上的突破。当前部分项目因医工脱节难落地,院校合作可通过互设课程、协同培养,造就懂病理又通技术的人才,助力数字病理在远程诊断等领域快速应用。
图1 张志勇主任团队与实践团座谈
赵雪利老师给实践团带来了张志勇主任团队与天津大学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智能判读系统研究”的科研成果,使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习到肿瘤病理诊断和科研的最前沿的内容,还直观感受到AI赋能病理诊断的价值。实践团实地参观了病理科,学习了全自动数字化病理扫描仪将病理切片数字化的操作,学习了远程病理会诊等相关知识,在多头显微镜下学习并观察病理切片。
图2 张志勇主任团队与实践团合影
本次活动深化了实践团对病理领域及医工结合病理前沿知识的理解,更强化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使命,团队将针对人工智能与病理图像融合的难点及急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再赴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深入学习调研,为AI病理的普惠化贡献团队的智慧。
供稿 |大连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
摄影 |大连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