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即将于深交所创业板IPO上会,这家深耕热管理领域十余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此次冲击资本市场引发行业关注。纳百川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等。凭借前瞻性的业务布局与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纳百川是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的企业之一。自2011年启动研发、2015年实现实车验证,到2016年成为上汽大众首款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公司逐步构建起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燃油车动力系统的全链条产品矩阵。目前,其配套车型突破200款,客户网络覆盖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以及蔚来、小鹏、理想、奔驰、大众等国内外30余家主流车企。
近年来,公司近年来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31亿元、11.36亿元、14.37亿元,2025年1-3月实现营收3.37亿元;其中核心产品电池液冷板收入逐年提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04亿元、9.50亿元、11.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09%,2025年1-3月达3.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92.27%,保持较高水平。市场占有率方面,按电池液冷板可装配新能源汽车数量测算,2024年公司市场份额约为12.16%,处于国内细分领域领先位置。同时在储能热管理领域,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等国内排名前列新能源设备厂商的供应商,2025年第一季度储能领域收入近1亿元,占比30.19%,较2022年的3.61%大幅提升,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
纳百川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完善的技术体系,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公司提供了广阔前景。技术研发层面,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2022年至2025年3月,研发费用累计超1.42亿元;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20项发明专利、183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一直秉持恒温电池、绿色续航的发展理念,建立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形成了控温技术、轻量化技术、残值评估技术、设备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优化等核心技术体系。其中,控温技术通过热仿真与流体仿真实现电池模组温差控制在3℃-5℃,流阻偏差稳定在5%以内(行业普遍水平为15%);轻量化技术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产品减薄率≤15%,有效控制起皱和回弹影响;自主研发的自动钎焊线提升产能利用率,节约生产场地25%,降低用工时间近50%,显著提高效率。
行业前景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86.6万辆,渗透率40.9%,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35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将全面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带动电池液冷板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将达145亿元;储能领域同样迎来爆发,2024年底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液冷技术因适配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场景,渗透率预计在2025年超过50%,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亿元,为纳百川带来广阔成长空间。
凭借在热管理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稳定的业绩增长和持续创新能力,纳百川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热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在动力电池液冷板细分市场占有率突出,储能业务快速成长,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若此次创业板IPO成功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增强研发实力、优化供应链,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