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张广斌教授稳稳站立在手术台前—左脚轻踏显微镜,右脚控制超声乳化设备,身体前倾,双手却在方寸之间沉稳操作。手术台上,因强直性脊柱炎而脊柱严重弯曲的王大爷,在多维度可调节手术床与多层柔软敷料的支撑下,终于找到了一个能短暂维持的“手术平面”。这一刻,常规的坐姿手术规则被打破,一场为特殊老人定制的光明之战悄然展开。张广斌教授站立的身影,定格成这场特殊手术的剪影。
求医路上的平卧困局
83岁高龄的王大爷与强直性脊柱炎抗争了数十年,脊柱的严重变形让他的身体近乎"折叠",日常行走时不得不弯腰曲背,连平卧休息都成了奢望。近两年老人左眼视力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生活。当家属带他慕名来到厦门眼科中心,新的难题摆在眼前:精细的白内障手术要求患者绝对平卧,老人僵直的脊柱却无法贴合手术台。无法稳定体位,意味着精细的眼内显微操作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可能被迫放弃手术,老人渴望清晰视界的愿望可能就此落空。
巧思“填平”手术沟壑
面对老人与家属殷切的期盼,张广斌教授团队没有退缩。他们与家属深入沟通,协同手术室团队为老人量身定制方案:利用先进的多维度可调节手术床突破体位限制,再用厚实的无菌敷料包精准 “填平” 患者后凸脊柱与手术床之间的空隙,稳稳托住老人的颈部和后脑勺。这精妙的调整,不仅为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创造了稳定的平台,更最大程度保障了老人的术中舒适度与安全,为这场特殊手术铺平了道路。
10分钟精准托起清晰视界
一切就绪,手术开始。张广斌教授全程站立操作,与默契的助手以及手术室团队紧密配合。凭借数十年沉淀的精湛技艺,他在极其有限的稳定空间内精准施展:切口、撕囊、超声乳化混浊晶体、植入崭新的人工晶体……每一个步骤精准无误、一气呵成。短短10分钟,这场对医生体能和技艺都是双重考验的高难度手术便顺利完成。清晰的视觉重新回归老人的世界,家属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
“腿麻了,但一切都值得!”
术后,张广斌教授笑着揉了揉久站发麻的小腿:“最近接连完成了几台这样特殊体位的白内障手术,腿确实有点吃不消,但看到他们重获清晰视界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他同时强调,脊柱后凸等特殊情况并非白内障手术的绝对禁区,只要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通过麻醉科和手术室的通力配合,团队将竭力为每位患者恢复清晰视界。
厦门眼科中心白内障・老花眼团队始终以精湛医术与温暖仁心为基石,不断突破常规限制。在追求技术精度的同时,以患者需求为圆心,不断拓展医疗的边界与温度。正如张广斌教授所言:"只要患者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该倾尽全力去创造可能。"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