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南京财经大学梅西学院“神农链”团队奔赴安徽省金寨县与霍山县,开展了一场以“探仙草智链,焕本草新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在为期七天的深度调研中,团队走访多家药企、种植基地与文化场馆,对话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与专家学者,力图在中药产业的田间地头、车间展厅和深山幽谷中,寻找传统中医药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之道与发展之策。力求从一线实践中提炼真问题、探索真方案,展现青年团队以技术赋能中药产业的主动作为与责任担当。
一、瑰宝蒙尘:道地药材的时代之困与价值之问
“我们有最好的石斛,却卖不出最好的价格。”在霍山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的座谈会上,叶泳副主任的感叹道出了整个产业的窘境。
(图为李世海主任向团队介绍霍山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张钰麟供图)
霍山,作为“西山药库”核心区,坐拥石斛、灵芝、天麻、茯苓等优质道地药材资源,其中霍山石斛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然而,资源优势并未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认知度低、市场渠道窄、产品附加值不高”,成为制约产业腾飞的关键瓶颈。
在回音必集团安徽制药有限公司,团队目睹了经典名方“断血流片”的市场困境。尽管止血效果确切,却因推广成本高、消费者认知有限,不得不让位于更易流通的西药制剂。该公司无奈压缩传统产品线,转型生产大众化药品,成为中国中药企业现代化转型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缩影。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回音必集团制药车间 朱雨轩供图)
“这不仅是回音必的困境,更是整个中药产业的困境。”团队负责人张钰麟在调研中反思,“我们是否过于依赖‘老祖宗的智慧’,而忽视了现代市场的游戏规则?”
二、破局而立:科技赋能唤醒产业新生
然而,困境之中亦有突围者。
在绿色经典公司的灵芝深加工车间,团队看到了中药产业的另一种可能。通过低温破壁、超临界萃取等现代工艺,灵芝孢子粉被转化为孢子油、软胶囊、多糖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从传统药材跃升为大健康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团队成员讲解灵芝孢子油的生产过程 朱雨轩供图)
“深加工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价值重构。”公司负责人指出,“我们要让传统药材以更便捷、更有效的方式服务现代人。”
与此同时,在中国中药霍山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团队见证了一场静默的数字化革命。通过GAP规范与物联网溯源系统,每一株石斛从组培育苗到采收加工的全流程都被实时记录、可追溯、可验证。“这是道地药材的‘数字铠甲’,”技术总监表示,“没有透明,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品牌。”
(图为国药集团霍山石斛组培生产车间 张钰麟供图)
在九仙尊米斛养生谷,团队进一步理解了“道地性”的现代意义。通过模拟原生境的“类野生”种植方式,养生谷不仅提升了石斛的品质与成活率,更构建了一套从生长到消费的全程溯源系统,让每一株石斛都拥有不可篡改的“电子身份证”。
“道地二字,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品质承诺和文化背书。”九仙尊负责人强调。
三、溯本求源:山水孕育千年药魂的双重密码
真正的道地性,源于自然,成于文化。
在清潭沟原种保育基地,团队触摸到了霍山石斛的生命原点——海拔600米以上的云雾深谷、18-22℃的恒温环境、超过85%的空气湿度、附岩而生的生存方式。“这里是石斛最后的‘基因方舟’,”保育负责人说,“守护原生境,就是守护道地性的根。”
(图为石斛原种保育基地内自然生长的野生石斛 张钰麟供图)
而在霍山石斛文化馆,团队则读懂了另一组密码:文化基因。从《神农本草经》到《道藏》,从唐宋贡品到名医圣手,石斛跨越千年的历史叙事,为其注入了深厚的文化魅力。“消费者买的不仅是药材,更是一段历史、一种信仰。”团队成员朱可馨感慨道。
自然基因与文化基因,共同构成了道地药材的价值基础。任何现代化转型,若脱离这两者,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青年使命:以数字智慧应答时代之问
作为一支以“区块链+中医药”为研究方向的学生团队,“神农链”此次调研既是一次学术实践,也是一次责任觉醒。
在调研中,团队看到了技术所能扮演的角色:不仅是追溯工具,更是连接自然、文化与消费信任的桥梁。“我们可以用区块链存证环境数据,让每一株石斛的生长环境可验;用智能合约管理供应链,让药农与消费者的利益更透明;用数字身份记录文化故事,让传统智慧不被遗忘。”团队成员姚豪杰提到。
而这正是新时代青年与中医药振兴之间的共鸣:以技术之专,解时代之问;以青年之智,答传统之需。
五、青山未负,链通未来:中医药复兴的崭新篇章
皖西之行,始于探索,归于责任。
“神农链”团队所见证的,不仅是几家企业、几个基地,更是一个产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艰难平衡与主动突围。他们看到,深加工是价值跃升的关键,溯源是信任构建的基石,道地性是立身之本,文化力是品牌之魂。
调研过程中,团队始终秉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行动逻辑。基于实地所见,团队清晰规划出三大方向:构建可信溯源链、探索供应链金融、助力品牌防伪,并初步设计了涵盖溯源、金融、赋能、守护四大板块的工作框架。
“与其说是一次调研,不如说是一场始于田野的技术攻关。”队员姚豪杰如此总结。团队计划将调研数据转化为区块链应用场景,真正实现“以链护炁、以链兴药”。
他们将以区块链为链,串起这些碎片化的答案,构建一个从深山到指尖、从药农到消费者、从传统到未来的可信生态。
(图为霍山中药产业中心领导与团队成员合影 张钰麟供图)
这是一次青年的实践,更是一场时代的试验。当数字基因注入千年本草,当青年智慧遇见传统瑰宝,一群青年人的探索,正在唤醒中药产业的数字未来。中医药的复兴之路,或许正从此走出深谷,走向更广阔的天地。(通讯员:张钰麟 朱雨轩 姚豪杰 朱可馨 崔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