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公益基金会近日组织志愿者前往北京市房山区窑上中心小学,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此次行动基于前期调研,针对学校实际需求,重点支持了篮球场建设和田园课程开发两个项目。
去年12月,在深入调研窑上中心小学的实际需求后,宜信公益基金会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该计划包含两个重点:一是建设3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小篮球场,改善学生的体育活动条件;二是设立田园课程专项基金,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开发特色课程。在校方和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为后续公益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活动主题是“情系乡村教育,助力美丽乡村小学创建”,带着观察任务,志愿者们在校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分为2个小组,开启了一场对校园的深度探索。不仅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园情况及特色项目,更深入了解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校园探访结束后,志愿者们立即投入到篮球场的建设工作中。在基金会捐赠的塑胶篮球场材料到位后,志愿者们与学生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搬运材料,有的专注铺设地板,还有的仔细检查拼接处的平整度。大家默契配合,通过"拼接-检查-加固"的标准流程,高效完成了整个篮球场的铺设工作。现场洋溢着团结协作的积极氛围,师生们对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球场充满期待。
新落成的篮球场上,志愿者与孩子们开展了友谊赛和投篮比赛,年龄差距并未影响团队的默契配合,其中志愿者五投全中的精彩表现引发阵阵喝彩。随后,在基金会组织下,全体参与者围绕乡村教育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赵东刚校长分享办学理念,通过互动讨论引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此前,宜信的公益活动恰逢植树节,志愿者和老师同学也一起在窑上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亲手种下了两棵梨树。这两棵“不离不弃”树,它们扎根于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见证着对乡村教育的坚守与创新。
窑上中心小学的校园里,崭新的篮球场见证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新栽的梨树吐露着希望的嫩芽。宜信公益基金会以篮球场建设和田园课程为支点,不仅为乡村学子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更搭建起一座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桥梁。从硬件改造到软性赋能,从资源投入到理念共享,这份对乡村教育的坚守正如那两棵"不离不弃"的梨树,在教育的沃土上深深扎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