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实践
——学习贯彻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全会通过的《意见》以“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为3000万重庆人民勾勒出更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城市未来图景。
一、政治引领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彰显治理初心
全会鲜明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主题,将“人民性”贯穿治理全过程。从袁家军书记强调“牢记嘱托唯实争先”,到《意见》具体部署打造“宜居之城”“文明之城”,无不体现“城市发展为人民”的价值逻辑。这种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治理转向,正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会将韧性安全作为城市治理的优先任务,去年应对18轮强降水的实战经验,转化为“防有方、治有略、救有力”的体系化方案,彰显了生命至上的执政伦理。
二、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相结合,创新治理路径
面对超大城市治理这一“世界级难题”,全会展现出鲜明的辩证思维:
在空间治理上,提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城镇体系,破解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结构性矛盾。针对15个重点区县的差异化部署,体现“因地制宜”的治理智慧。
在手段创新上,既注重“面子”更夯实“里子”,通过数智赋能提升治理效能。如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构建“城市大脑”,让复杂的山地城市治理更聪明、更精准。
在法治保障上,将市域法治建设作为治理基石,推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治理框架,为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庆方案”。
三、战略定力与实干精神相促进,凝聚治理合力
全会既绘制蓝图更明确施工图,其提出的“六城建设”目标(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之城),需要全市上下以“唯实争先”的作风抓落实。从城管部门“三管齐下”提升城市韧性,到宣传系统强化数智赋能,各领域正在形成治理协同效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会精神已在基层引发强烈共鸣,这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正是治理现代化的活力源泉。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吹响了新时代重庆城市工作的集结号。站在新起点,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实践哲学,将《意见》的“规划图”转化为“实景画”。当每一个“15分钟生活圈”更加舒适便利,每一条背街小巷都彰显治理温度,这座山水之城的现代化篇章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未来的重庆,不仅要以“8D魔幻”的立体风貌吸引世界目光,更要以人民城市的治理典范赢得时代掌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