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对省政协第708号提案的正式答复,在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培训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线培训机构的代表,广州黄埔飞校副总经理夏怡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认为,这份复函不仅明确了管理职责,更释放了鼓励创新、开放合作的政策信号,为无人机培训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夏怡(广州黄埔飞校副总经理)
一、 职责明晰与试点创新:为行业注入确定性
夏怡首先注意到复函中对管理职责的再次明确。她指出,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适航许可、运营许可、操控员执照培训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这从国家层面确立了资质管理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有利于结束过去可能存在的标准不一局面,为整个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政策预期。
对于最核心的“大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标准”问题,夏怡表示,民航局飞标司于2024年5月下发的《关于开展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举措”。
“政策没有选择‘一刀切’,而是采用‘试点先行’的策略,”夏怡分析道,“初期仅由已取得相应机型型号合格证的厂家主导或与专业训练机构联合开展试点,这充分发挥了厂家对产品性能最为了解的优势,能确保培训内容与机型特性、实际应用场景紧密贴合,从源头上保障了培训的质量与安全。”
二、 “无人机+”与军民融合:拓展行业新边界
提案中提出的“根据任务需求以及无人机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化培训体系,开展‘无人机+’的培训新模式”的建议,得到了管理局的实质性推动。夏怡对此深表赞同:“这正说到了专业培训机构的心坎上。未来的无人机培训绝不是单一的驾驶技能传授,而必须是面向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航拍测绘等具体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政策鼓励厂家与训练机构合作,为我们这样的机构提供了与前沿技术对接、共同开发专业化、定制化课程体系的宝贵机会。”
对于答复中提到的“推动军用培训资质与CAAC操控员执照实现互认”这项“质量很高”的建议,夏怡倍感振奋。“如果能够实现军民互认,将极大促进人才的双向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是对国家低空经济战略的强力支撑。管理局表示‘协助有关部门协调推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期待能早日看到实质性进展。”
三、 合作共赢与未来展望:培训机构的机遇与责任
夏怡特别关注到目前已报名参加试点工作的企业名单,包括航天时代飞鹏、上海峰飞、四川省天域航通、亿航智能等知名厂商。“这意味着试点工作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评审阶段,”她说,“由地区管理局、训练机构和科研院所共同组成的试点工作组,正在对厂家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进行评审。这种‘政-企-校’协同的模式,严谨而高效,能确保最终推出的标准既科学规范又贴近市场。”
作为培训机构负责人,夏怡也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与合作空间。“政策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就是看我们培训机构如何主动融入这个新生态。黄埔飞校将积极关注试点进展,寻求与优秀无人机厂家合作,共同探索针对大型无人机的特色培训项目,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市场应用做好人才储备。”
总结
夏怡总结道,西北管理局的这份答复函,远不止是对一份提案的回应,更是中国民航局推动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创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它通过“试点”这一创新管理方式,为大型无人机这类新兴领域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展现了开放合作、凝聚共识的积极姿态。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明确的政策东风,”夏怡表示,“统一的标准、创新的模式、开放的合作,将共同助推无人机培训产业走向成熟,为中国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们培训机构已经准备好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