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消费新时代来临,传统药店“人货场”关系亟需重构。商务部等12部门在《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将零售药店定位为“健康促进核心场景”,并提出多项直接影响药店运营的政策方向。 这为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药店需建立以消费者健康改善为核心的立体化、全场景的新型“人货场”关系,才能适应未来发展。政策红利与转型压力同步释放,药品零售行业正从过往“粗放经营”进入“管理红利”的新阶段。
8月19日,在2025健康产业生态大会上,中康科技战略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李鸿健发布了《让面对面服务改变流量习惯——居民“健康+”消费洞察》报告,并带来精彩演讲。
报告基于消费数据研究,对消费者行为习惯、需求特征等进行结构化分析,并给出药店如何建立新型“人货场”关系,以及优化解决方案的关键指引。
提升面对面服务
重塑药店核心竞争力
中康数据显示,MAT2405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达6532亿元,同比去年规模保持稳定,零售药店渠道规模同比增速同比下滑1.6%,医药电商发展趋于成熟,销售规模增速放缓至个位数;零售药店依托其庞大的实体网络与面对面服务,贡献超五千亿的规模,虽然同比增速下滑 1.6%,但仍是院外医药市场不可替代的核心渠道。
后疫情时代,多渠道购药成主流,但线上购药渠道中,药品来源无法辨别、专业服务缺失的痛点凸显,这让线下药店的核心价值被更多消费者重视,主要看重其便利与专业的“面对面服务”。
当此之时,精细化运营成破局关键。中康调研数据显示,尽管线下零售药店MAT2504规模下滑,但仍有约35%的药店实现销售额逆势增长。其中,约11%的药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这印证了在存量时代,药店依然能够凭借运营质量获得新的增量机会。
由于面对面服务能更好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线下药店以82%的满意度跃居购药渠道榜首,使其成为健康消费场景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枢纽,尤其在慢病管理、用药指导等领域,面对面服务构建的信任壁垒是抵御线上冲击的关键防线。
消费习惯差异大
以人为本,运营高价值客群
健康消费市场的分化催生了三类特征鲜明的客群,对于不同客群的消费需求,也产生了针对性的运营打法。
“品质精选活力族”(17-34岁)中,城市青年更看重产品口碑与网络评价,84%会参考其他消费者反馈;小镇青年则对药店的专业权威性依赖度高,到店频次比城市青年高,需差异化运营策略。
“精挑细选中坚族”(35-54岁)呈现明显的家庭需求分化:有孩家庭因儿童急症高发,急性用药场景占比达60.6%,购买频次和品单价均高于无孩家庭;无孩家庭里的中年人承担为老人购药责任,加之慢病年轻化的影响,该人群购买慢病用药占比提升。
“高频实惠银发族”(55岁以上)内部差异显著:初老人群(55-64岁)的 “悦己经济” 驱动面部敷料、减肥类等非药需求增长;高寿人群(65岁以上)则高度依赖慢病管理服务,53%的高血压患者将药店作为长期购药渠道,对“用药指导”“血压测量”等基础服务的期待率超45%。
三大增量机会显现
基于最新的消费者健康需求,药店亟需从三个方面重构商品体系,从而在行业转型期逆势突围。
其一,推动“药品向服务及教育延伸”。李鸿健表示,药店的优势在于药品销售与专业服务的双重赋能,依托常见病发现、用药指导等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健康管理需求。依托51.9% 的消费者对“对症用药建议”的强需求,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药品与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等服务绑定,提升单品附加值。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尤其关注是否对症、功效实证,店员可借机开展产品价值教育,构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其二,非药多元化布局需聚焦高增长的细分赛道。健康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需求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美丽生活升级。数据显示,中药饮片、医美护肤、两性健康、疼痛康复、慢病调理、护肝类等六大品类势头强劲。
其三,科学商品管理需适配 M 型消费特征:对维生素C等同质化较高的成熟品类,消费者追求性价比,低价白牌产品增速显著;对于有功效实证的药品,消费者也愿意为高品质产品支付溢价。连锁对不同品类需差异化选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药的需求。
服务体系升级:
从产品销售到专业价值
李鸿健表示,要逆转零售药店客流趋势,需要深度挖掘慢病诊疗旅程,通过药店面对面服务改变流量习惯。
这意味着,药店需要构建全周期服务链条:在疾病察觉阶段,通过免费血压测量提升早期筛查率。以高血压为例,药店在慢病早期察觉环节仍有较大发挥空间,仅有4.6%的患者是在药店量血压时发现患病的。
作为离患者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药店目前在疾病察觉环节的作用远低于医院及体检机构。未来,药店需加强店员的疾病知识教育、走进社区进行慢病筛查,在助力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同时,实现药店慢病拉新。
在首诊首购环节,以 “药物作用机制讲解”“疗程明确指导” 建立专业信任。复购环节的服务设计也尤为关键,通过疾病及药物的专业培训为店员赋能,提升患者对药店专业认可。
2025年中康《高血压患者旅程调研白皮书》显示,29.8%的高血压患者将“可及性”列为复购首要因素;18.7%的高血压患者将“药店专业性”列为复购首要因素。药店可通过“定期回访”“不良反应监测”等专业服务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针对不同客群的定制化服务更能释放价值。
展望未来,以专业产品力构筑护城河的药店,不仅能从容抵御线上渠道冲击,更将在万亿健康消费市场中锚定先机,完成从“药品供应商”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者”的跨越。
演讲接近尾声时,李鸿健以满含赤诚又无比坚定的声音向行业同仁发出深切号召:相信面对面的力量!屏幕的便利不能弥补情感的缺失,面对面交流是最高效的“算法”!专业的持续服务,有温度的真诚交流,是零售药店把握行业增长机遇的致胜关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