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第三届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中国分会(TFOS China)学术大会在浙江温州开幕。大会汇聚了国内外干眼与眼表疾病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眼表与干眼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交流。
本届大会设置了手术电影节、干眼诊疗培训、TFOS China Day等多个环节,重点探讨了泪膜稳态调控、干眼精准诊疗、角膜疾病创新疗法、眼表修复再生技术等前沿议题,旨在促进国际前沿成果与中国临床实践的交流融合,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
聚焦“炎症核心论”,DEWS III共识改写干眼诊疗逻辑
本次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FOS)最新发布的《干眼管理与治疗报告》(TFOS DEWS III 专家共识)。该共识由全球30余位顶级专家共同制定,汇聚了国际干眼疾病诊疗领域的前沿重要依据,整合全球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梳理疾病机制、诊疗路径与创新方案,也被视为全球干眼诊疗最具权威性的国际专家共识。大会邀请了包括TFOS候任主席和TFOS DEWS III专家组组长在内的国际权威专家参会,对该共识进行解读。
DEWS III专家共识的核心突破在于确立了“炎症”在干眼发病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共识明确指出,炎症不仅是干眼的结果,也是其病因,这标志着干眼治疗从单纯的“补水”转向“抗炎”的理念革新。
中国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贡献全球诊疗方案与标准
此次DEWS III共识充分融合了中国元素,共收录了12项中国团队的原创研究。其中,中国0.05%环孢素滴眼液(Ⅱ)临床数据被列为关键证据之一,进一步支持了0.05%环孢素滴眼液作为干眼抗炎治疗一线用药的地位。这是中国创新药物研究首次在国际权威干眼共识中获得重点推荐。
共识还体现了对中国等地区实际情况的考量,提出了分层诊疗建议。例如,在医疗资源发达地区可推荐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估睑板腺形态;而在资源有限地区,共识认可通过裂隙灯结合染色检查进行基础诊断,以利于全球不同地区患者获得规范化治疗。
关注疾病高患病率,推动干眼科学防治
TFOS全球董事会董事、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刘祖国教授在会议交流中指出,干眼在中国呈现高患病率(约21%-52.4%,推算患者近3亿)与低就诊率并存的特点。他强调,公众需区分“眼睛干涩”与“干眼”,后者是一种以眼表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除了眼睛干涩这一典型症状外,还可能伴随异物感、晨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专业诊断。偶尔眼干通过休息缓解无需担忧,持续一周以上、影响生活的眼干,应及时就医。
刘祖国教授结合共识,向公众提出了防护建议:遵循“20-20-20”法则(每看屏幕20分钟,远眺6米外物体20秒);有意识地规律眨眼(每分钟15-20次);适度开怀大笑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如有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可进行适度热敷。他强调,干眼作为慢性病,需医患携手进行长期管理和规范治疗。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学科发展
国际泪膜和眼表疾病学会中国分会(TFOS China)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蔚表示,干眼症患病率高,是临床研究热点。本次会议旨在将DEWS III等全球前沿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国眼科医师,结合临床实践与中国国情进行推广,以服务患者。
作为全球首位担任TFOS董事会董事的中国眼科专家,刘祖国教授表示,这份最具权威性的国际专家共识不仅吸纳了中国在临床研究、治疗理念上的原创成果,更通过纳入中国数据,为制定符合多元人群特征的干眼诊疗标准提供了关键支撑。中方专家在此次会议上分享了中国干眼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海外专家就干眼治疗共识进行了交流,比较了异同点。共识既推动了国际诊疗规范的统一,也为中国等新兴研究力量提供了成果转化与国际认可的重要渠道,成为连接全球眼表疾病领域创新与实践的桥梁。
国际泪膜和眼表协会(TFOS)自1992年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促进眼表科学研究、科普与教育工作。自2023年成立以来,TFOS China已有百余位国内眼科医生加入,不仅为加强我国眼表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也为中国干眼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方式和手段,造福广大的干眼患者。
来源:央视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