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7月11日,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征鼓地戏团”赴贵州省安顺市天龙屯堡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通过系统走访街市各类商户、与社区不同代际居民深入对话、全程参与体验地戏表演环节,聚焦分析这门源自明代军傩的古老艺术如何转化为驱动乡村发展的现实力量。
实践团首站聚焦屯堡核心商业区域。成员分组走访了包括特产店、银饰摊位及社区便利店在内的多家商户。一位便利店经营者向队员介绍,近年来随着地戏影响力扩大,前来调研的学生团队和以文化体验为目的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有效带动了店铺营业额提升。邻近的一位银饰摊主表示,屯堡文旅产业发展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切实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她摊位上的特色银饰,巧妙融入了地戏脸谱元素,成为游客选购的热门纪念品。
深入屯堡历史巷道,实践团与多位本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一位在此居住数十年的老人感慨道,过去未曾想到这些老房子能吸引外界关注,如今居住环境经过改善,生活便利性提高,看到游客专程为地戏而来倍感自豪。一位售卖当地特色小吃黄豆酥的摊主介绍,旅游旺季期间,周边不少居民通过销售传统小吃和手工艺品增加了收入来源,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为获得直观认知,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屯堡演武堂观摩了地戏经典剧目《三英战吕布》的完整演出。表演在激昂的锣鼓声中开场,演员们头戴彩绘木雕傩戏面具(脸子)亮相,如吕布的雉鸡翎面具、关羽的红脸长髯面具、张飞的黑脸虬髯面具等。他们身着传统戏服,背插靠旗,手持木制兵器。 表演过程充分展现了力量与技巧:“吕布”演员舞动长戟,动作刚劲有力;“刘关张”三位演员配合默契,攻防转换流畅精准。演员们在激烈的武打动作中,全程运用高亢的屯堡方言唱腔和韵白叙述故事、抒发情感,生动呈现了古代战场的雄浑气势与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
成员们专注观看,沉浸于表演。演员依靠扎实的传统技艺和独特的地方声腔,在简约的舞台上,成功表现了古代战场场景和武将形象。
观演结束后,实践团在景区人流集中区域设立了文化宣传点。他们向游客展示并分发团队自主设计的多款地戏脸谱主题文创徽章。队员们主动上前,为游客详细讲解安顺地戏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表演形式及其重要的文化保护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和咨询,不少游客表达了深入了解和体验这项非遗的兴趣。
团队负责人介绍,安顺地戏所承载的丰厚文化遗产是当地乡村发展的核心资源与持久动力。这门曾面临传承挑战的古老艺术,正借助新媒体传播和文旅融合创新,从屯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它不仅有效带动了居民通过文旅相关产业增收致富,更显著增强了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屯堡的鼓点与傩面,已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范例。(文/魏元昊、周仕恒,图/刘龙)
责任编辑:kj015
7月31日,枫燧堂逾40位师兄与善信组成"正一共度团",前往古洞睿柏园安老院舍展开暖心探访活动伊始,义工们迅速投入福袋包装工作,将关怀心意装入每一份礼物枫燧堂道...
近年来,国内升学政策对综合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编程能力作为科技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升学竞争中的“隐形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