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央空调与冷链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持续攀升。但与此同时,老旧机组能效低下、环境制冷剂更新换代缓慢,以及运维方式粗放化,导致行业整体能耗居高不下。尤其是传统冷库与大型商业体制冷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停机,不仅会造成高额的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风险与公共安全隐患。加之国家对《制冷剂管理条例》《能效标识制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等法规的陆续实施,企业在合规压力与市场竞争之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
同时,在新一轮“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下,如何在节能减排和高效运行之间寻求平衡,成为所有从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而设备智能化、远程运维、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向的不断推进,又对企业的技术储备与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在这重重考验面前,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协同、尽早布局的领军者正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广州市创展机电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展机电”)总经理黄育生,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凭借近二十年的制冷工程经验与扎实的机械工程师背景,带领创展机电走出了一条“技术+服务+创新”协同发展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早在公司组建之初,黄育生就提出“要把维护保养做成与新机安装同等重要的核心业务”的理念。他认为,只有持续深耕运维市场,掌握空调等制冷设备运行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才能真正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于是,他牵头搭建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并配备专用车辆和维修工具,开通24小时热线,形成了覆盖广州市区的“绿色通道”式服务响应机制,大幅提升了维修速度与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新兴技术也为行业升级创造了有利契机。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看病式”维修模式,能够对机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黄育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发展趋势,经过两年多的设计与测试,成功研发出基于GIS的大型建筑中央空调布局规划软件,帮助创展机电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取得重要突破。
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大型综合体或超高层建筑的空间布局开展精细化建模工作。它将建筑平面图、结构分区、气候分布等多源数据整合,统一叠加至同一坐标系中。该系统具备多项实用功能,包括动态热负荷分析、管网优化设计以及设备智能选型建议等。从技术架构层面来看,该系统采用分层设计。前端运用 WebGL 三维渲染技术与 GIS 图层管理技术;中台借助微服务架构,负责热工计算、管网布置以及设备选型等核心业务;后端则依托 PostGIS 地理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存储,保障数据的稳定存储与高效调用。据相关人员介绍,该系统能够使设计周期缩短超过 25%,管道材料节约约 10%。此外,凭借出色的可视化决策能力,该系统还能有效降低设计差错率,为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提供了科学、高效的系统选型和管路布局方案。
在这套“技术研发——服务网络——产业协同”的系统化运作模式下,创展机电先后承接了多个商场、写字楼、工厂、餐饮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中央空调及冷链工程。项目投入运行后,相关数据表明,其设计方案能耗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运维故障响应时间也大幅缩短。凭借这些优势,创展机电逐渐在行业内树立了优秀口碑。
从行业视角来看,中国制冷行业的深度变革才刚刚开始。随着“双碳”目标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市场对高端节能、智慧管理和绿色合规的诉求将进一步增强。对于创展机电而言,挑战依旧存在:如何保持技术领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吸引高端人才、如何将服务模式全国化复制——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关卡。然而,正是源于黄育生始终坚持的“创新驱动、质量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以及他在行业难题面前的果敢决策与践行能力,让创展机电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成为制冷行业的优秀实践代表之一。
展望未来,在这场关乎节能降碳与行业升级的赛道中,以黄育生为代表的优秀人才,正以坚实的技术能力和务实的服务品质,为中国制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引领行业走向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记者:孟达峰)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