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童声同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推普课堂为彝族幼儿开启语言成长新征程
“语言是沟通的纽带,更是心灵的桥梁。”在推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征程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义深远。2025年7月5日,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童声同音——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喜德县博雅幼儿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推普夏令营活动。通过“专业教学+情景教学”双轨模式,团队为彝族幼儿打造沉浸式普通话课堂,将规范发音训练与爱国教育融入童趣互动,让语言学习成为连接孩子们与更广阔世界的桥梁。他们凭借专业的教学方法与创新的课程设计,融合课堂互动与智能科技手段,将普通话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践,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语言的种子。
融媒体主持人进课堂:声音的魔法实验室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在小朋友们期待的目光中,“童声同音”团队特邀的攀枝花市融媒体主持人小雨老师走进教室。
(小雨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如果想让三楼的阿毛听见你说话,要怎么开口呢?”小雨老师以趣味提问拉开课堂序幕。她蹲下身,与小朋友们平视,示范“打开口腔说话”的技巧,引导他们模仿小喇叭喊话,并通过触摸感受前后鼻音的发音差异。教室里,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小朋友们在“阿毛——”的呼喊中体验声音的魔力,发音逐渐清晰洪亮。这场“声音实验”不仅激发了幼儿的语言兴趣,更让专业发音技巧以游戏化方式扎根童心。
(小雨老师示范发音技巧)
(纠正小朋友发音)
(老师与小朋友们互动)
诗歌里的家国启蒙:《我爱祖国》中的发音密码
紧接着,团队志愿者以情景朗诵开启语言启蒙第二幕。“小鸟爱蓝天,花儿爱阳光……” 当《我爱祖国》的诗歌配上手偶表演,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手势比划 “小河” 的蜿蜒、“大山” 的挺拔。
(老师用手比划讲解诗歌)
为让彝族幼儿理解诗歌意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祖国的青山绿水与名胜,引导小朋友们将诗歌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身边可见的美丽图景。小朋友们在 “我爱祖国” 的反复诵读中,眼神里多了对语言背后情感的感知。这种情景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练习普通话,更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团队成员表示,“小朋友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这种情感共鸣让推普教育有了更深的意义。”
(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解诗歌)
(带领小朋友反复练习诗歌)
从课堂到户外:护眼游戏与放学时光的温暖衔接
午后的阳光里,健康课教师带着小朋友们做起 “眼保健操”,讲解了揉眼的危害,为了让小朋友们更直观地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老师设计了一个特别的"蒙眼体验"小游戏,让小朋友们知道不保护眼睛的后果。
(老师与小朋友做“蒙眼”游戏)
随后的户外活动中,志愿者们牵着小朋友们的手在操场玩 “普通话传话” 游戏,让规范发音在奔跑嬉闹中自然强化。当放学铃声响起,小朋友们攥着今日的绘画成果,用刚刚学会的标准发音喊出 “老师再见”,稚嫩的声线在幼儿园门口汇成一曲温暖的小调。
(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做游戏)
暮色渐沉,博雅幼儿园的黑板上还留着小朋友们歪歪扭扭的涂鸦。这场融合专业教学、情景教学与户外实践的推普活动,如同撒在彝乡的语言种子 —— 既有小雨老师带来的专业发声启蒙,也有《我爱祖国》的家国启蒙教育,更有健康护眼等生活常识的渗透。在这场充满温度的推普实践中,团队成员们始终坚信:当小朋友们能用清晰的普通话描述家乡的山水,他们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就已经打开。
图文:魏依兰
文字:张佟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