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7月30日,在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禹泽社区,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热血青年们心怀教书育人的无限热忱和对公益社会实践的无私奉献,组建了“禹梦星辰”社会实践队,实践队由12名物理学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及2名经验丰富的带队老师组成。实践队支教课堂的定义从来不是传统的教学课程,而是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和“循序渐进”为特点,而是以实验课教学为主,传统文化课和安全教育为辅,帮助孩子们开拓视野、转变科学思维。
玩转趣味实验,探寻现象奥秘
7月21日,在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的队员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玩转趣味实验,探寻现象奥秘”的实践课程。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充分发挥所学专业课程知识,通过一系列“维C与碘伏的密信”“油水彩虹实验”“会飞舞的小纸片”等实验,带领小朋友们在多维度体验物理学所在的奥秘。
实践队以兴趣为起点,运用场景引入,让他们主动参与进实验中,探索实验的原理和本质。油水彩虹实验让他们亲自体会到了密度的魅力,感受到了物质本身性质带来的魅力;飞舞的纸片以高铁进站为场景,带大家体会到了伯努利原理在现实中的现象,并运用身边的物件体会到了伯努利原理;维C与碘伏的氧化还原原理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颜色的变化……
演绎传统文化,根植文化自信
实践队以亲身体验为重点,开展了多项传统文化课题,通过“漆扇:绘出非遗之美”“绳结藏吉:中国结初识与吉祥结手作记”“一纸风雅:手把手折出油纸伞”和“蓝白间的韵味:青花瓷”,队员们带领小朋友们学习了非遗漆扇、中国结、江南油纸伞和青花瓷花纹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并进行了漆扇中国结、油纸伞和青花瓷花纹制作的学习,将漆扇中国结、油纸伞和青花瓷花纹融入生活之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非遗之美。、
7月22日,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禹梦星辰”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禹王亭博物馆,开展了“重走百年征程,振奋民族精神”主题实践。
重走抗战史,弘扬红色教育
7月29日下午和7月31日上午“禹梦星辰”实践队对退役老兵张大山前辈和马久才前辈进行了走访。在与老前辈交谈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作战条件的艰辛、作战武器的短缺所带来的问题与战士们顽强的毅力,感受到了军人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毅力。接下来,实践队成员们将感动化为行动,在实践中锤炼抗战情怀。
走进齐禹抗战纪念馆和禹城大战旧址,重温先辈的抗战征程。他们全方位深度开展了“重走抗战史,继承革命魂”的社会实践活动,重新亲身走过百年征程路,重温征程革命情,让革命的精神,让不去的灵魂,绽放在青春的年华。不忘过去,正视当下,展望未来!
此次探访不仅仅洗礼了队员们的精神,更激励起“禹梦星辰”实践队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让抗战精神融入青春征程,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践行使命,续写担当!
通过抗战老前辈的走访、齐禹抗战纪念馆和禹城大战旧址的参观,队员们想将红色精神融入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汇总了纪念馆中的童谣和到要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抗战前辈们在二十多岁的年华却已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观看了军民一家亲的温馨场景,揭示了着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领悟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智慧——“兵民是胜利之本”。随后组织开展了《智取威虎山》红色电影鉴赏和红色手抄报绘制。通过一张张生动形象的故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和一首首贴合实际的童谣等,让红色故事伴成长,用英雄精神润童心,融入日常点滴里。
宣扬安全理念,守护身心健康
随着乡村儿童年龄增长,乡村儿童存在心理关怀和安全意识缺失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实践队特开展体育、心理和安全教育课程。
年龄的增长,儿女的独立,迫于现实的需要,基于不同的缘由,部分禹城老人进入了敬老院生活。尊老爱老敬老,是当代青年必备的传统美德,带着对于美德的敬仰与对老人的关怀,禹梦星辰实践队成员进入到禹城东方敬老院实行“尊·敬·爱”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成员们在谈话中与老人渐渐熟络,为老人提供心灵的慰藉和心理的安抚,实践队依次进行了对于老人基本身体情况的检查,包括血压和脉搏,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
群星闪耀,未来可期。“您把信任种进山野,我们便不敢辜负每一寸生长。”这个夏天,“禹梦星辰”实践队为孩子们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知识的滋养下,这些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绽放出一朵朵梦想的花。本次社会实践,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禹梦星辰”实践队的成员们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知,对自己未来规划有了更完善的计划。队员们将在社会志愿服务中以“禹梦”托举“星辰”,筑牢理想之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