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保当矿业公司的入井口,矿工们每次下井前都要念一遍岗位安全口诀,这是公司把安全融入日常的一个缩影。从井口到井下,从区队到班组,一道道看不见的安全防线,守护着矿山的平稳运转。
安全责任扛在肩上
“安全不是某个人的事,得让每个人都有担子。”公司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负责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如今,从矿长到一线矿工,每个人的安全责任都写在“责任清单”里。区队干部每天必须在井下重点区域盯岗,班组长要记录当班安全细节,就连新来的矿工也得跟着师傅学明白“哪里容易出问题”。
为了让责任不落空,公司每月开“安全账单”,谁的片区没出岔子,奖励就往谁口袋里装,要是隐患整改拖拖拉拉,不仅要扣分,还得在大会上说明白。这种“奖优罚懒”的法子,让大家不敢对安全马虎。
发动全员盯紧隐患
“老王,你看这个螺栓是不是松了?”在掘进工作面,技术员李师傅拍了张照片发到班组群里。
现在,公司鼓励大家当“安全哨兵”,不管是井下设备异响,还是地面消防器材过期,只要发现问题就能上报,核实后还有奖励。
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扫除”已成惯例,矿领导带着技术员、安全员一起下井,犄角旮旯都要查到,上个月就靠着这股认真劲儿,发现并整改了20多处隐患。大家常说:“隐患就像藏起来的‘地雷’,多双眼睛盯着,才能及时排除。”
用巧劲给安全加道锁
在井下巷道里,几台小巧的巡检机器人正沿着轨道慢慢挪动,它们带着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发现人眼难察觉的异常。
“以前靠人巡查,难免有疏漏,现在机器人24小时不休息,数据直接传到地面,有情况马上报警。”技术员小周介绍道。
除了机器人,公司还在关键区域装了智能报警装置,比如瓦斯浓度稍微超标,警报就会响彻巷道,同时自动切断附近电源。这些“黑科技”用起来简单又靠谱,让安全多了层保障。
让安全变成生活习惯
井口的宣传栏里,贴着矿工家属写的安全家书,食堂电视上,循环播放着身边人讲的安全小故事……公司还经常组织家属进矿参观,让家人亲眼看看井下的安全保障,回家后多句叮嘱。
“以前总觉得安全是口号,现在知道,平平安安上班,高高兴兴回家,才是最实在的幸福。”刚下班的矿工师傅笑着说。
在小保当矿业公司,安全早已不是生硬的规定,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常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