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教育新闻在产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 福耀科技大学第一年本科招生只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这一个专业,首届计划招收50名本科生,招生范围涵盖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五个省(自治区)。值得关注的是,这五个省份的最低投档线都赶上甚至超过了部分985、211高校。福耀科大的专业设置走的是小而精的路子,其课程体系和《“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里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该目标标明:到2025年,让7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转型。
2025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再一次创下新高,传统岗位不断收缩,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人才却供不应求。就业市场上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反映出产业升级和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错位。高校的培养周期跟不上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的速度,而企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既懂设备控制又精通数据算法的复合型人才。
从福耀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能明显看出,智能制造工程已经成为当下工业升级的核心领域。该校的招生手册显示,福耀集团、一汽、蔚来等企业的技术骨干会直接参与授课,学生要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做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产业需求升级以及“企业缺人才、学生缺岗位”的双重困境,优路教育构建起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生态。据了解,优路教育凭借“真场景实操 + 三师带教 + 就业直通”的核心优势,通过让课程和产业需求深度结合、让师资经验更具实战性、让校企合作无缝衔接,有效化解了智能制造领域“学用脱节”和“就业适配”这两大痛点,帮助数千名学员进入工业自动化这条“黄金赛道”。
在课程体系方面,优路教育紧贴产业需求,覆盖了全链路知识和技能。课程包含智能制造的核心领域,像 PLC 编程(涉及西门子、三菱等主流品牌)、工业机器人调试、自动化产线设计、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模块,构建了从基础到高阶的完整知识体系。而且,针对零基础学员、机电专业学生以及在职技术人员,设置了阶梯式课程,支持学员根据自身需求学习进阶。
实战教学上,“真设备真实操”强化了技能的转化。优路教育打造了工业级的实训环境,配备了工业机器人工作台、PLC 控制柜、智能产线模拟平台等设备,采用“一人一机”的实操模式,学员可以在真实场景中完成工业机器人轨迹编程、整线联调等训练。同时,引入企业案例(如汽车涂装线改造、智能能耗优化等)进行实战教学,通过“任务驱动 + 角色模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与教学服务方面,三师协同保障了学习效果。主讲导师负责传授系统知识;实操教练一对一指导设备操作;职业规划师则为学员定制从“技术员→工程师→项目总工”的晋升路径。另外,优路教育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基地采用小班制教学,提供课后技术答疑以及终身学习资源,为学员的持续成长保驾护航。
就业闭环上,产教融合打通了人才输送渠道。优路教育精准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头部制造企业共同研究人才标准,开发“订单课程”,定向培养并输送人才,缩短了企业新员工的培训周期和人员培育成本。此外,还为学员提供简历优化、企业专场招聘会以及岗位推荐与跟踪服务,全程指导帮助学员就业。
当高校人才培养周期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出现差距时,优路教育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育体系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短板。截至目前,优路教育已经输送了数千名专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还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单位。未来,优路教育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人才生态链,凭借更敏捷的课程迭代机制、更深度的产教融合模式、更广阔的区域覆盖网络,助力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的提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