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学子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2025 年 7 月 17 日,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吉光筑梦,韧石薪火" 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走进吉林省吉林市三兴村,围绕当地灵芝、木耳种植产业展开实地调研,为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地走访,解码特色种植奥秘
在三兴村的灵芝种植基地,98 片大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种植户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灵芝的生长特性,而在木耳种植区的 30 片大棚内,从木屑基质灭菌到菌棒温差培育,每一道工序都彰显着农人的智慧。“东北木耳得益于黑土滋养和温差淬炼,肉质厚实、口感上佳,但复杂的工序导致人力需求较大。” 团队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却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技术传统化等制约产业升级的问题。
聚焦痛点,直面产业发展难题
调研过程中,团队聚焦种植过程中的三大痛点。其一,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三兴村不少村民选择赴韩国务工或在城市工作,年轻劳动力匮乏,使得工作效率难以提升。其二,先进技术应用不足,菌类种植对条件要求苛刻,今年受总体温度不高的影响,灵芝生长受限,而先进技术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其三,销售渠道较为狭窄,目前,该地木耳、菌菇主要通过微商形式售卖,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大需求商,且官方账号运营未能紧跟当下热点,“出圈”机会寥寥。
青春赋能,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希望更多年轻人带着技术回家乡!”种植户的殷切期盼让团队成员深感责任在肩。实践团队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传播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为三兴村种植业发展出谋划策。“捧起一把黑土,才真切懂得 ' 中国饭碗 ' 根基之所在。”队员们在总结会上感慨道。此次调研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实践验证,更让他们目睹了新时代农民 "用汗水浇灌丰收" 的坚韧精神。实践团队将持续跟踪三兴村的发展,让青春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光芒。
此次西北政法大学学子的调研活动,为三兴村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也为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吉光筑梦 韧石薪火”团队)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