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梁钰英、饶钰华、刘一玮、徐乐彤、周思五位研究生组成社会实践小组,策划组织“芥子纳须弥——南京市芥子园历史文化调研实践”项目,期望青年学子以实践为擦亮这颗文化明珠贡献力量。
一、实践背景
六朝古都南京文脉深厚,芥子园如一颗被历史烟云半掩的明珠。它由明末清初戏剧家、美学家李渔于康熙年间营建,占地仅三亩却意义非凡,以“纳须弥于芥子”的哲学意境和卓越造园艺术,在中国园林、文化和美学史上地位独特。李渔《闲情偶寄》中的造园思想在园中充分展现,园内景致与巧构尽显东方智慧与文人雅趣。它不仅是园林,还是李渔生活美学理念的载体、《芥子园画谱》诞生地,见证了明清江南文人生活与戏曲艺术的交融。
历经沧桑,芥子园屡毁屡建,原貌难复。虽经严谨复建重生,但历史文化价值与公众认知度、影响力存在落差,光芒未充分释放。其蕴含的生活美学智慧等在当代有巨大挖掘潜力与活化价值,同时在空间利用等方面面临挑战。当下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深入调研芥子园,探寻其历史脉络等,既是对南京地方文脉的梳理,也是对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命题的探索。
2025年7月9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梁钰英、饶钰华、刘一玮、徐乐彤、周思五位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小组,策划组织“芥子纳须弥——南京市芥子园历史文化调研实践”项目,期望青年学子以实践为擦亮这颗文化明珠贡献力量。
图1 实践小组合照
二、实践场地与目的
实践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选择芥子园为本项目主要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并非简单游览或资料收集,而是一场目标明确、立意深远的文化深耕行动。核心目的有三:一是深度认知与价值挖掘。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专家对话,探究芥子园历史、格局、造园艺术及李渔美学思想,厘清其在江南园林、戏曲发展等多领域的地位贡献,构建立体认知框架。二是现状评估与问题诊断。全面考察复建后芥子园的保护、利用、运营等情况,评估其优势不足,识别传承发展中的核心挑战,为后续保护活化提供依据。三是创新思考与活化建言。结合当代趋势与手段,聚焦芥子园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探索将李渔理念与当代需求结合的活化策略,形成有学术与实践价值的报告方案,助力芥子园成为“城市文化客厅”。
图2 芥子园航拍图
图3 芥子园模型
三、实践内容
1、前期准备
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系统研读李渔原著《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中体现其美学思想的篇章;广泛搜集地方文献、学术期刊中关于芥子园历史沿革、复原研究、李渔文化研究的论文专著;梳理《芥子园画谱》的版本流变与文化影响,形成扎实理论基础。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团队多次研讨明确核心调研主题,精心设计调研方法,制定详尽日程表、人员分工及安全预案。团队成员提前赴芥子园初步踏勘,熟悉园区布局、景点分布、文物遗迹、展馆设置及游客流线,与工作人员建立联系,了解园区开放时间、管理规定及运营概况。
图4 芥子园总平面图
2、实地调研
团队深入芥子园,在专业讲解员或研究学者的带领下进行沉浸式考察。团队成员重点观察记录“尺幅窗,无心画”的借景手法,分析其如何巧妙地借取园外之景,使园内空间与外界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仔细研究假山叠石的营造技艺,从选材、堆叠方式到整体造型,感受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创意;深入探究园林建筑的命名深意,体会每个名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境;观察植物配置的精妙之处,了解不同植物的搭配如何营造出四季各异的景观效果,并与《闲情偶寄》中的描述进行印证,用心体悟“芥子纳须弥”的空间哲学与意境营造。
在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运用摄影、测绘、笔记等多种方式,全方位记录物质空间与文化细节,为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丰富的资料。为了了解公众对芥子园的认知和需求,团队成员分组行动,在园区内及周边社区,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游客和居民进行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和问卷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对芥子园的了解程度和印象,了解公众是通过何种途径得知芥子园的,对芥子园的整体印象如何;此次游览体验的满意度,涉及环境卫生、服务态度、展陈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对芥子园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了解公众对芥子园在中国园林史、文化史等方面地位的了解程度;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收集公众对芥子园在保护、开发、宣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些调查,团队收集了大量反映公众认知与需求的一手数据,为全面了解芥子园的社会影响和公众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团队还积极参与园方组织的相关文化活动,如传统戏曲表演、园林艺术讲座等,亲身体验李渔所倡导的艺术生活化理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深化对调研主题的情感认同和理解,从而更好地从文化层面解读芥子园的价值和意义。
图5 文化学习过程
图6 园内景观观赏
图7 历史文物研究
图8 小组交流
3、成果总结
调研后,团队对实地调研获取的所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深入分析,力求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为芥子园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团队成员对问卷数据、观察记录、照片视频、体验心得、文献笔记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不同的调研内容和主题进行编码和归档,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芥子园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从历史角度分析芥子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对中国园林发展、文化传承的影响;从文化角度研究芥子园所蕴含的李渔美学思想、传统艺术元素等,揭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保护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园区在文物保护、环境维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公众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公众对芥子园的认知程度和需求特点,找出影响公众认知的因素。通过多维度分析,团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芥子园的现状和问题,确保结论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基于分析结果,团队将形成一份具有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与建议方案。报告将详细阐述芥子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现状、公众认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活化路径和发展建议。这些建议将充分考虑芥子园的实际情况和当代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旨在为园方、文化管理部门及社会力量提供决策参考,助力芥子园从“静态展示”走向“活力传承”,真正成为连接古今、滋养心灵的“城市文化客厅”,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9 电子问卷填写
四、实践感悟
“芥子纳须弥”项目,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场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我们期 待通过青年学子的脚步丈量、心灵感悟与智慧思考,深入探寻芥子园这颗“芥子”中蕴藏的 “须弥”宝藏,为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贡献绵薄之力,让李渔的生活美学智慧与“芥子纳须 弥”的东方哲学,在当代社会持续绽放光芒,成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久弥新的精神印 记。这不仅是对一座园林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坚定信念。
文字来源:刘一玮
图片来源:梁钰英、饶钰华、徐乐彤、周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
在医美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技术与学术的交流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图1:薛志强博士IMCAS大会分享3D数字化技术在鼻整形中的应用图2:薛志强博士在IMCAS...
2025年7月9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梁钰英、饶钰华、刘一玮、徐乐彤、周思五位研究生组成社会实践小组,策划组织“芥子纳须弥—&md...
2025年7月13日,由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临床营养与健康分会、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融通医学交流中心、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植物营养与健康分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
2025年7月24日上午8时20分,上海六一儿童医院受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六一小学暑托班邀请,走进政通路25号校园,为暑期托管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一堂送给孩...
在电子制造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背景下,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作为SMT产线的核心检测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一、2025年二手AOI设备八大品牌推荐1. 二手神州...
一、行业趋势:电子制造检测需求升级,二手AOI成中小型企业优选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高精度化发展,SMT(表面贴装技术)加工行业对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的需...
深圳市中小企业出海会客厅、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心,落户位于丰隆深港科技园中科纳斯国际贸易服务(深圳)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市龙岗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心运营商,深化落地&ld...
7月25日,第八届进博会农食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在国展中心4.2馆C厅举办百联集团正依托进博会这一战略平台,进一步推动务实合作,优化采购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