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当城市被热浪包裹,人们总在寻觅一处能避开暑气、享受清凉的地方。而在和达・珺山,这里没有对抗暑热的激烈,只有将夏天过成诗的从容 —— 以东方园林的巧思,重构现代避暑体验,让每个夏日都充满别样的惬意。
清晨:青碧晨光里的清幽之境
暑气渐浓的时节,珺山的园子却透着一股沁人的清凉。天刚微亮,蝉鸣还未响起,晨露仍挂在叶尖,推开窗,整座园林仿佛被青碧色的晨光浸润。
没有空调的冷风,却自有一番由意境生出的清凉。这是东方独有的避暑智慧 —— 不与热浪硬抗,而是用园林的清幽,让燥热自然消散。晨光中的亭台、回廊、花木,都带着露水的湿润,走在其中,连呼吸都变得清爽。
雨中:暑雨变景致,亭中品茶香
盛夏的城,总在等一场午后的雨。骤雨初歇时,珺山的飞檐角还悬着晶莹的水珠,沿着九曲回廊慢慢走,鞋底踩在青石板上的声响,竟比残留的雨声还要清脆。
小巷里的花经雨一洗,愈发娇艳。偶有花瓣飘落,浮在积水之上,像极了天然的茶席。这时,最适合在亭中煮一壶老白茶,看壶中升起的雾气与檐角垂下的雨帘轻轻交织。
珺山的连廊系统藏着巧思:晴天能遮阳,雨天能挡水。原本恼人的暑雨,在这里变成了可细赏的景致 —— 雨打芭蕉的声、积水映花的影,都成了夏日里的小确幸。
午后:竹径深处,藏着天然清凉
申时的阳光穿过珺山的竹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竹子长得叶密枝疏,风过时沙沙作响,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把暑气挡在外面。
这片 50 米长的竹径,是匠人按《园冶》古法栽种的,疏密恰到好处,风过而不折。孩子们最爱在这里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与摇曳的竹影相映,成了午后最生动的画面。
走至竹径深处,一泓清泉忽然出现在眼前,池底的卵石清晰可数。掬一捧泉水洗脸,凉意从指尖直透心底,瞬间驱散午后的慵懒。
入夜:庭院里的三代同欢
夜幕降临,珺山的庭院里渐渐氤氲起山雾般的清凉。月光穿过紫藤架,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写意水墨。
家人围坐在石桌旁,冰镇酸梅汤的酸甜、井水湃过的西瓜的清爽,在空气中交织。孩子指着星空问牛郎织女的传说,老人摇着蒲扇,讲起儿时在院里纳凉的往事。
珺山的院落布局藏着生活的智慧:既承袭了北方院落的开阔,让活动空间足够舒展;又融入了江南园林的灵动,一步一景皆有乐趣。三代人各得其所,在清凉里享受团圆的温馨。
在珺山,夏天不是需要对抗的暑热,而是可以细细品味的诗意。这里用东方园林的巧思,将晨光、夏雨、竹风、月夜都变成了清凉的伙伴,重构了现代避暑的方式。
和达・珺山,让每个夏天都值得期待 —— 在这里,你会遇见不一样的清凉,遇见生活本来的惬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