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候诊区,91岁的陈立松(化名)老人缓缓摘下右眼纱布。当视力表上倒数第七行(相当于视力0.5)的字符清晰映入眼帘时,他紧紧攥住女儿的手,声音微颤:“我终于看见了!”
这一刻,不仅照亮了他被白内障封锁已久的视界,更在超高难度白内障手术领域,再次印证了医疗科技突破高龄与复杂病情壁垒的力量。
九旬“独眼”的无声告急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破解多重困境
陈老术前检查
七月暑气正盛,陈老在家人搀扶下踏入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这位曾踏遍巴山蜀水的退休地质工程师,那双曾在野外勘探中精准辨识矿脉纹理、丈量地质褶皱的眼睛,如今已被岁月与疾病蒙上厚翳。
经详细检查,陈老左眼因罹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失明多年,复明之路已然阻断;而赖以生存的右眼,白内障混浊如浓雾弥漫,更兼眼底黄斑前膜的困扰,双眼视力仅能看到眼前手动。
高龄、硬核白内障(晶状体硬度极高)、黄斑前膜、“独眼”———每一项都是手术难度的“助推器”。面对老人眼中未熄的期盼,以及地质工作者特有的坚韧,爱尔眼科四川省区总院长兰长骏教授带领多学科专家(MDT)团队精密评估后,毅然决定: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为老人带来光明新生。
传统白内障手术依赖医生手工操作,对于陈老这样的高龄患者、硬核白内障及合并黄斑前膜的复杂情况,手工操作易出现误差,可能增加角膜损伤、晶状体皮质残留等风险。
“所以我们选择给陈老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能实现微米级精准操作,通过计算机导航,自动完成角膜切口、晶状体前囊膜撕开。”兰长骏教授指出,“撕囊”这一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飞秒激光能确保囊膜圆形更标准、大小更精准,这一系列操作不仅降低了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还能减少超声乳化时对眼内组织的损伤,大幅提升手术安全性。
老人晨曦重现
爱尔眼科为银发群体筑牢光明防线
兰长骏教授为陈老检查
术后复查,当陈老清晰辨识出视力表上0.5的字符时,诊室里的惊叹声里,藏着跨越黑暗的激动。老人长久摩挲着掌心的老茧——那是地质锤磨出的岁月印记,如今终于能看清它的沟壑与光泽。
“本以为要摸着黑走完最后一程了…… 这光,真好。”他轻声感叹,窗外的树影不再是模糊色块,而是枝叶分明的生机画卷。
这场手术的意义远超个体复明。兰长骏教授在术后研讨中强调:“飞秒激光的精准性,为高龄、复杂合并症患者推开了曾被视作‘禁区’的手术之门。”
他解释道,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核心在于术前全面评估与个性化方案设计——在爱尔眼科,每位患者术前需完成 20余项检查(高于临床路径要求的7项),结合精准生物测量与人工晶体测算技术,才能确保术后视觉质量。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白内障作为老年群体常见眼病,其治疗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质量,更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陈老的手术成功,是医疗科技对 “老吾老”承诺的生动回应。
白内障如同眼睛里的“镜头”被磨花,目前尚无药物可治愈,手术是唯一科学有效的方式。如今,白内障手术已开启“无刀时代”——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全程电脑导航,10分钟即可完成,在精准度、创伤控制上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覆盖亚欧美三大洲的全球化专业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积极推动老视及白内障手术技术发展。依托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政策,爱尔眼科实现多项技术突破:2008年开展国内首例TORIC晶体白内障手术;2022年完成首批散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引入新一代肝素涂层晶体;2023年引入全球首款33厘米近视力连续视程晶体,引入白内障飞秒激光设备,开启“无刀”时代……同时,爱尔眼科组建了一支由900余位医生的白内障专家团队,并于2021年成立老花白内障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
从地质泰斗重见晨曦,到众多老人重获清晰视界,爱尔眼科以技术为翼、以仁心为炬,证明即使岁月至深冬,依然能唤回光明的春天。这束穿透九旬雾霭的光,终将照亮更多期待的眼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