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再眨眼、清嗓、耸肩膀了,上周我给他量身高,居然还长了1.2厘米!” 近日,在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姚陈代主任诊室里,小迪(化名)妈妈难掩激动。一个月前,小迪因频繁眨眼、耸肩等抽动症状,且身高比同龄孩子矮了8厘米,来院被确诊为抽动障碍合并发育迟缓,经过系统干预后迎来了显著改善。
据小迪妈妈回忆,半年前孩子就开始出现不自主眨眼,当时以为是看电子产品太久用眼疲劳,没太在意。可后来症状越来越明显,发展成频繁耸肩、清嗓子,在课堂上一节课能发作好几次,明显影响听课效率,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让家长忧心的是身高问题,小迪近一年身高仅增3厘米,比班级里同龄孩子矮了一个头,差距近8厘米。孩子自己也变得敏感内向,常问 “妈妈我是不是长不高了”,渐渐不爱跟同学玩耍。
小迪妈妈带着满心焦虑来到姚陈代主任的门诊。经过详细检查,姚主任发现小迪存在神经递质失衡、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等问题,最终确诊为抽动障碍合并生长发育迟缓。
姚陈代主任介绍,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神经发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像频繁眨眼、皱眉、耸肩、清嗓子、吸鼻子等都是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在孩子紧张、疲劳时会明显加重,不仅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可能让孩子在社交中感到自卑。
儿童发育迟缓则是指生长发育速度放慢或顺序异常,具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语言运动能力落后于同龄人。医学研究发现,抽动障碍和发育迟缓常“结伴出现”,神经发育异常、内分泌失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是共同诱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问题早期很容易被忽视。很多家长把抽动症状当成“坏习惯”去纠正,把身高落后归为“晚长”而观望,往往因此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实际上,通过专业的生长发育评估、神经行为检查等手段,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
“儿童神经发育和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时效性,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姚主任强调,抽动症状长期不纠正,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而发育迟缓带来的身高差距,又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在小迪的干预方案制定上,姚主任采用了科学的综合干预模式:通过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配合行为训练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针对生长迟缓问题,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补充必需营养素,同时通过睡眠管理、运动指导等方式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短短一个月,不仅抽动症状基本消失,生长发育也出现了积极变化。
姚陈代主任特别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频繁抽动症状,或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童发育专科就诊。3-12岁是儿童神经发育和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此时进行科学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症状,更能为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绽放健康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