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南京工程学院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校友精神”主题寻访活动。活动于近日顺利展开,来自电力工程学院,沈国荣学院的学生代表走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回望党的光辉历程,并前往启东供电公司实地寻访优秀校友代表,感悟奋斗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一、沿着红色足迹,重温建党伟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是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一行满怀崇敬之情走进纪念馆,依次参观了序厅、“前仆后继 使命开天”等展陈空间,详细了解了中共一大的召开背景、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走进石库门建筑风貌中,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实物展品,仿佛将人们带回那个风雨如晦、星火初燃的年代。“是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在这里点燃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星星之火。”讲解员深情讲述,引发同学们阵阵共鸣。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历史厚重感。”来自电力中外242的大一学生周天瑜表示,“百年之前,青年先辈在这里思索国家命运;百年之后,我们也要在时代交汇处接好接力棒,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篇章。”
此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直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堂,更是一次心灵洗礼。通过重温建党历程,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二、寻访榜样校友,对话时代奋斗者
红色寻访,不止于缅怀,更重在传承。当日下午,在指导老师的协助联络下,寻访团队前往启东供电公司,对话我校杰出校友、现任公司总经理胡新雨。胡新雨是2004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的成长故事,正是“南工程人”精神的生动缩影。
在采访中,胡新雨校友以“从煤油灯到国家电网”为题,深情讲述了自己从儿时无电乡村走来的求学经历、大学生活中的实践训练以及职业生涯中不断奋斗、攻坚克难的过程。他坦言,小时候点煤油灯读书的经历,是他选择电气专业的初衷;而南工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则在金工车间的第一堂课中深深植入心中。
毕业后,胡新雨扎根电力一线,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再到企业负责人。他特别强调:“我不是最好的管理者,但我一定是最懂设备、最扎根现场的那一个。”而对母校,他始终心怀感激:“不管哪届校友任务,布置给我一定做,没推过任何事情。”
学生们认真聆听并提问,在这场面对面访谈中深受启发。胡校友寄语给在校学弟学妹们道:“无论我们走向何方,身处何地,母校永远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温暖的港湾。我们将铭记“学以致用”的校训,不忘初心,以奋斗的青春和优异的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
三、赓续精神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此次“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校友精神”主题寻访活动,是南京工程学院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通过走进红色地标,学生们在实地探访中筑牢理想信念;通过与优秀校友面对面,青年学子在交流中明确前进方向,汲取榜样力量。
“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看一看、听一听,而是要触及灵魂、启发行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教育方式,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坚定信仰、接续奋斗。”活动指导老师陈虹廷表示。
正如一大会址纪念馆墙上的那句话:“一大从这里出发,中国从这里出发。”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亦应从这里出发,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