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舞台剧《觉醒年代》在泉州大剧院连演 2 场圆满落幕,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历史文化盛宴。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再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如歌岁月,如画卷式展开,呈现在舞台上。观众坐在剧场里,与台上百年前的青年隔空对话,一起热血沸腾,一起热泪盈眶,现场所有人的内心一次次被点燃。
“李大钊,字守常。”“陈独秀,字仲甫。”两位革命先辈在愤怒与悲怆中登场。民族生死关头,国家存亡之际,他们点燃了一群仁人志士的热血与希望,影响了一大批有志救国救民的有为青年。一段波澜壮阔的如歌岁月,一幅幅人物群像图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在演员们的真挚演绎下,一个个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有笑有泪,饱含深意,打动人心,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振。这一批觉醒者是可爱可敬可亲的,他们的精神里充满着诗意。无论家国天下的慷慨激昂,还是琐碎日常的人间烟火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情感至真至情,拉近了当下观众和历史的距离。
舞台上的全机械转台根据演员的表演转化成为不同空间,可旋转、可攀爬,兼具了假定性和流动性,配合多媒体投影出的不同场景,紧跟剧情与演员进行流动。大型转台间,既有独属那个年代的笔墨纸砚和一张书桌,也有校园内的激情澎湃和气势恢宏的感人场景,光影交叠,一方舞台构建出宏大的历史背景,也传递出浓厚的人文气息。上海的雨,北京的雪,台上“雨”和“雪”的装置设计增添了全剧的浪漫主义色彩。演员们的服装造型皆为量身定制,造型力求贴近历史人物原型,服装极具年代感但不失独特的质感。剧中的原创音乐时而荡气回肠,时而又温馨感人。灯光着重体现出历史厚重,再辅以多媒体渲染时代氛围,在力求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出精神意境。提灯、火苗等元素的运用,在黑暗中显得尤其明亮,一束束光直达内心。墙面转动、影像交叠,再与灯光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质感。舞美团队运用现代设计与手段再现历史情节,更增强了舞台剧《觉醒年代》的强烈戏剧张力。
《觉醒年代》根据同名电视连续剧改编,着眼于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段的宏大背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艺术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如歌岁月,它以厚重的历史内涵、丰富的文化意蕴、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审美表达,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剧场里,人物之间的思想碰撞、激动人心的场景再现、振聋发聩的台词对白,戏剧冲突与张力近在眼前,观众与故事中的人们同呼吸、共“觉醒”,这是舞台剧的魅力所在。百年前的知识分子在国家存亡之际,以笔为剑、以字为刃,冲破桎梏,点燃光明。不同思想的交锋,新旧文化的碰撞,如一声声惊雷,惊醒了无数探寻救国出路的青年。他们心中有家有国,为人有血有肉。有迷茫,但坚持探寻;有软肋,亦无畏坚守。他们用生命书写心中的真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与百年前的青年们隔空对话,找到思想共鸣,点燃心中信仰之火,向着光,成为光。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