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AI 时代学校变革与校长领导力发展”国际教育研讨会(杭州站)在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盛大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17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代表以及国内众多中学校长,聚焦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与校长领导力发展等关键议题。
研讨会现场星光熠熠,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主任胡耀宗、香港校长会会长陈伟佳等众多教育领域重要嘉宾出席,彰显了研讨会在教育界的重要地位。
校长会被AI取代吗?“人的温度”是关键
“无人驾驶会让司机下岗,AI会让校长失业吗?”浙江外国语学院原党委书记宣勇的犀利提问引发全场深思。他以网约车司机因无人驾驶技术忧虑失业为例,对教育领域AI是否可能替代校长展开探讨。宣勇设置76个问题对多个AI模型进行测试后得出结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教育领导者。校长的使命感、教育情怀、共情能力以及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直觉判断,都是AI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作为教育改革先行者,已建成全国首个“教育魔方”智慧平台,实现“教与学”的精准匹配与高效互动。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在数字教育、科学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杭州样本”,证明了教育领域中“人的温度”不可替代。
从“经验型”到“学术型”:校长自我迭代路径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强调,当下校长群体虽不缺经验与方法,但亟需培养学术品质,“校长应当是学校的首席学习专家,不仅要学习观点方法,更要升级思维方式”。
面对AI冲击,李政涛提出校长需具备四项关键能力。一是国际视野,要突破地域局限,关注全球教育趋势,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二是学术融通,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三是生态构建,设计适应AI时代的学习生态系统,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创造优质、多元的学习环境。四是领航能力,统筹家校社协同育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的学习力决定领导力,而领导力决定学校未来”,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校长自我迭代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当“人口悬崖”遇上AI浪潮:校长破局策略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总校长郜晏中展示的数据令人警醒: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1867万,2024年仅954万,他预测五年后中国半数小学将无新生入学,十年后近10万所中小学面临关闭。叠加AI技术冲击,郜校长直言,若教育仍停留在训练学生寻找标准答案,将无法与AI竞争。
面对双重挑战,郜晏中认为校长必须通过认知升级、角色转型、核心能力迭代来完成“进化”。AI时代的校长,应是全球公民价值观的守门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是国家教育愿景与战略执行者,将国家教育政策落地生根;是学校学习生态系统的设计者,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环境;是家校社学习共同体的领航员,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学生成长。具备这些能力的校长,将成为最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之一。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经验。郜晏中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比喻学校变革。在“物理变化”方面,育才打造了“校外校”,云上“校”覆盖42所育才学校,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假期“校”针对学生“校外空白期”,做好时间管理、课程设置和研学规划等;还有“校中校”——育才少年科学院,有专属场地、专职教师和独立课程,突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在“化学变化”方面,育才教育集团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精准施策,通过“校融校”进行全链教学体系探索,优化实施路径。集团编写了18本《育才标准》、72项目操作指南,为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最优发展提供新方案,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工具,构建了用系统思维变革学校、学生发展的新机制。
研讨会设置了圆桌论坛、主题报告等环节,十余国专家展开深入对话。墨尔本大学David Gur教授指出,杭州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的探索,为全球教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既是“书斋里的理论实验室”,更是“田野中的实践先行者”。其“全链教学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与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禀赋学生实现最优发展。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表示,此次研讨会带着帮助校长拓展国际视野、丰富学术内涵、改变思维、提升能力的四个目标而来,希望校长成为学术型校长,以学习力为基础,成长为学校中的首席学习专家。
宣勇强调,浙江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已率先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在集团化教学、科学教育以及数字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实践经验。期待杭州经验能为全球AI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有益参考。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教育界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和实践经验分享,为AI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助力校长和教育管理者找准定位,推动基础教育发展,让杭州乃至中国经验在全球教育变革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