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交融的进程中,沉浸式体验已演进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范式。通过集成应用场景构建、科技赋能与互动叙事策略,历史文脉得以突破时空界限,由单向度的展陈对象转化为具备多维感知特性的动态场域。
天和经济研究所遴选的陕西周原、杭州宋城、西安长安十二时辰、平遥古城、开封清明上河园、曲阜尼山圣境、南京科举博物馆、无锡拈花湾、沈阳幡灵迷境、黄鹤楼夜游十大沉浸式文旅项目,实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旅空间中的活化路径,为文化遗产的体验式传播与产业价值转化提供了系统性探索。
一、历史场景的立体复原:从考古遗址到生活剧场
1、陕西周原:西周文明的时空折叠
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周原景区通过考古遗址复原与数字技术叠加,将三千年前的礼乐文明具象化。博物馆内,多媒体技术再现周人耕作、祭祀、征战的场景:全息投影展现耒耜翻土的农耕细节,增强现实(AR)重现武王伐纣的军阵布局,曲面屏动态画卷《周礼》完整呈现冠笄、婚聘等礼仪规程。室外遗址区,游客可亲手尝试范铸法制作青铜器铭文,在模拟窖藏坑中学习辨识卜兆,更有编钟演奏体验还原"钟鸣鼎食"的雅乐场景。考古勘探数据经3D建模后,通过手机AR扫描夯土基址即可浮现宗庙建筑的立体复原影像。这种"考古+科技"的模式,配合车马坑原址保护展厅的沉浸剧场,让《诗经》"作庙翼翼"的记载与青铜器铭文中的册命仪式,共同构筑起可感可知的文化认知体系。
2、开封清明上河园:北宋市井的1:1复刻
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清明上河园按原比例复原了汴梁城的街巷、码头与商铺。虹桥两岸商铺鳞次栉比,汴河码头舟楫往来如梭,勾栏瓦舍间飘荡着宋词小令的吟唱声。园内500余名NPC(非玩家角色)身着宋装,演绎贩夫走卒、文人墨客的日常:戴璞头的说书人在茶肆击节开讲,梳云鬓的绣娘当窗飞针走线,缠抹额的货郎挑着时令鲜果沿街叫卖。游客既可驻足虹桥观看"包公巡衙"仪仗穿城而过,也能在城寨沙场欣赏"岳飞枪挑小梁王"的实景马战,夜幕降临时,"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剧更以千盏火把照亮汴河,用战马嘶鸣唤醒沉睡的《东京梦华录》。园内特设的宋文化体验馆内,斗茶者可持建盏切磋点茶技艺,投壶客能以柘矢较量君子之礼,捶丸场上木制彩球划出优美弧线,古法拓印则让宣纸留住碑刻的千年纹脉。当暮色浸染樊楼酒旗,灯笼夜市次第亮起,水幕电影将《千里江山图》泼墨夜空,游人至此方知《梦华录》所言"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北宋气象。
3. 平遥古城:明清社会的活态博物馆
作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的沉浸感源于其贯穿古今的原真性。古城完整保存着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的龟背纹网状格局,青砖灰瓦的民宅商铺栉次鳞比,飞檐翘角的市楼巍然矗立,构成清初商业都会的完整标本。日升昌票号的地下金库仍散发着桐油气息,华北镖局陈列的镖车镖旗透着江湖沧桑,县衙大堂的"明镜高悬"匾下,游客可亲身参与票号密押破译、镖师押镖演练、县官审案等沉浸式体验。而《又见平遥》情景剧更突破传统观演模式,观众跟随王家少东家化作的魂灵,穿行于镖局灵堂、赵家大院、晋商祠堂等实景剧场,在360度环形舞台间见证票号诚信为本的汇票交割、镖师出征前的沐浴更衣仪式,最终在黄土漫天的走西口场景中,触摸晋商用生命守护商道大义的壮烈史诗。
二、文化仪式的深度参与:从旁观者到体验者
4、 曲阜尼山圣境:儒家礼乐的当代演绎
尼山圣境以"明礼生活方式"为核心,依托72米高的孔子像与恢弘礼制建筑群,打造了一场儒家文化的沉浸式修行。在"大学堂"五进式庭院内,游客可身着汉服参与射礼体验、手抄《论语》、香道研习,通过茶道演绎、古琴演奏等六艺工坊深度感受东方雅集。建筑内部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汉白玉浮雕群,配合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再现周礼典仪。
日暮时分,景区依托圣水湖畔打造360度环形灯光矩阵。夜间实景演出《金声玉振》礼乐秀,通过无人机编队呈现凤舞九天的穹幕奇观,结合水幕投影、全息纱幕技术,以"礼乐颂、家国志、天下情"为篇章,用270°旋转舞台的舞蹈、古法吟诵、编钟磬鼓器乐,将孔子"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具象化为75分钟视听盛宴。景区更设星夜观礼、河灯祈福等特色夜游项目,使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5、南京科举博物馆:寒窗苦读的跨时空共情
依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遗址,南京科举博物馆以"千年科举沿革"为叙事脉络,系统构建起科举制度的立体图景。建筑主体沿明远楼中轴线展开五个展区,其中二层互动体验区以"科举人生"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号舍复原、殿试答题、金殿传胪等十余项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持特制"考引"穿越时空,在狭小的木质隔间中秉烛夜书,于金銮殿场景内挥毫泼墨,通过动态捕捉技术实时呈现黄榜揭晓的刹那,完整经历从"悬梁刺股"的县试备考到"琼林赐宴"的仕途巅峰。展厅特别设置科举制度演变展区,以全息投影重现武周首创殿试、宋代确立三级考试等十二个关键节点,配合馆藏三千余件科举古籍、殿试卷宗及官服仪仗,形成"制度沿革-文化传承-现代启示"的三维叙事。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游客还能与虚拟历史人物展开跨时空对话,答题系统将根据临场表现生成个性化评语与电子成绩单,实现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6、无锡拈花湾:禅意生活的场景化传递
拈花湾以唐风宋韵建筑为容器,背倚灵山,面朝太湖,由著名文旅集团倾力打造禅意度假小镇。白墙黛瓦间掩映着曲径通幽的竹篱茅舍,檐角飞甍下流淌着茶道、花道、禅修等八雅文化体验。游客可随禅师执笔古法篆香,或在半山衔日景观台参与汉服游园,更能在妙音台静听尺八演奏《虚铃》古曲。暮色四合时,《禅行》光影秀以3D全息投影重构禅境,塔铃清音应和着流水、雾森、灯光三重奏,在拈花塔下交织出"花开见佛、叶落如来"的东方美学画卷。此地独创禅食自助与禅意客栈,让观者通过抄经、打坐、托钵行禅等十二时辰修行动线,在晨钟暮鼓中体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慢生活哲学。
三、叙事逻辑的多维重构:从线性历史到互动故事
7、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影视IP的在地化延伸
基于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该街区以1:1实景还原108坊建筑格局,将影视场景转化为沉浸式现实空间。游客可在朱雀门入口处换装唐服,佩戴蹀躞带与金步摇,穿越至靖安司沙盘前领取「不良人」腰牌,在许鹤子戏台、花萼相辉楼等十六个核心场景中解锁「追查狼卫」「烽燧堡救援」等十二时辰限定剧情任务,通过望楼传讯系统与张小敬、李必等NPC展开实时互动推动故事发展。餐饮区特设「长安全食肆」,除火晶柿子、水盆羊肉等唐食外,还复原三勒浆酒饮及古法胡饼,侍者皆着圆领袍衫,用餐时穿插斗花钿、抛香球等唐风表演。夜间「长安永宁」主题灯火秀配合十二时辰鼓点,结合唐风巡游形成「日游剧情+夜赏盛景+唐食文创」的消费闭环,配套开发的银鱼袋、鎏金香囊等二十八款文创商品同步在「长安十二时辰」官方商城上线。
8、沈阳幡灵迷境:戏剧叙事的空间解构
作为东北首个沉浸式戏剧小镇,幡灵迷境打破舞台与观众的界限。坐落于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的原铸造车间,这座占地8000㎡的戏剧王国由30位专业编剧耗时两年打造。小镇内11个剧场同步上演妖、人、神三界纠葛的故事,观众可自由选择跟随的角色,从不同视角拼凑完整剧情。暗藏玄机的建筑空间里,新艺术风格的彩玻穹顶与生锈的钢铁廊桥交织,铁艺蜘蛛网悬挂的泛黄戏单与褪色神龛中的傀儡道具,共同构建出迷离的东方奇幻世界。
观众佩戴特制面具入场后,可在民国医馆用铜秤称量药材触发隐藏剧情,或在茶馆密室转动机关窥见轮回镜象。每位角色配备无线耳麦同步推进支线叙事,当跟随狐妖穿越染坊时,靛蓝布幔会随剧情推进自动垂落形成新表演区。这种多线叙事模式配合136处机关触发点,让每次3小时的游览都能解锁300余条支线剧情,形成独一无二的"个人剧本"。项目运营两年间已获得沉浸式娱乐行业"金熊奖",带动东北文旅观演人次提升27%。
9、杭州宋城:千古情与市井风的交响
宋城以《宋城千古情》演艺为核心,通过十二时辰沉浸式体验设计,串联起市井街、胭脂巷、茶马古道等八大主题街区。游客白天可在瓦肆勾栏体验打铁、磨豆腐、点茶等宋代市井劳作,参与蹴鞠擂台、木射投壶等传统游艺;当暮色笼罩,华灯初上的虹桥剧场便上演以杭州历史为脉络的歌舞秀,从钱王筑城到西湖传说,从宋宫宴乐到白蛇奇缘,通过全息投影与环绕音效重现临安风华。这种"大场景演艺+小场景互动"的模式,配合NPC角色扮演与AR寻宝系统,构建了虚实交织的多层次文化叙事网络,使每块青砖都承载着《清明上河图》的烟火故事。
四、技术赋能的文化表达:从传统展陈到数字共生
10、黄鹤楼夜游:光影技术下的诗意重生
《夜上黄鹤楼》项目通过320台激光投影机与楼体测绘技术精准耦合,在檐角飞椽间再现"黄鹤飞天"传说,金色仙禽绕阁三匝的投影分辨率达到8K级别。四层攒尖顶同步绽放高压水雾系统营造的流云效果,配合AR眼镜可捕捉到崔颢、李白等诗人虚影在云雾间挥毫泼墨,其中"李白题诗"场景特别还原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草书笔意。
游客身着由景区提供的织锦缎汉服,手持团纱宫灯,沿诗碑廊观赏全息技术投射的历代名诗时,隐藏式音响系统会触发对应的吟诵声。途经鹅池景点,水幕投影即刻生成动态《鹅》字碑文,穿行其间的古装演员会依据游客手持折扇上的诗句即兴对答,当触发"故人西辞黄鹤楼"关键词时,三层明柱间将骤然升起直径12米的水雾穹顶,呈现立体全息烟花盛景。
项目特别设计双层穿越机制:主楼底层通过光影变化展示唐宋元明清历代黄鹤楼形制演变,二层回廊则运用压力传感地砖,当游客驻足《江山入画》水墨长卷前,地面会自动生成对应朝代的市井街景投影。演职人员根据实时动线监测数据,会在最佳视觉交汇点演绎踏歌起舞或焚香抚琴,其中"仙子降鹤"桥段特别采用吊威亚技术实现7米高度的凌空对转。
每周五晚八点开启的特别场次中,游客可凭电子诗签参与互动,成功对出三联诗句者可登上西爽亭,通过人脸融合技术生成专属的"古人游园图"。项目运营数据显示,这种虚实交织的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平均驻留时间延长至2.3小时,文化记忆留存率提升47%。
五、沉浸式文旅的成功密码与挑战
1. 核心逻辑:文化场景的“四维构建”
·空间维度:历史场景的精准复原(如清明上河园);
·时间维度:昼夜交替的体验设计(如黄鹤楼日夜模式);
·情感维度:仪式参与引发的共情(如科举模拟);
·技术维度:数字手段增强感官冲击(如拈花湾光影秀)。
2. 现存挑战
·文化失真风险:部分项目为追求娱乐性弱化历史真实性;
·同质化竞争:仿古街区、汉服换装等元素重复率高;
·可持续性难题:高昂的科技投入与长期运营成本矛盾。
3. 发展建议
·深耕在地文化:避免“拿来主义”,挖掘独特文化符号;
·强化内容迭代:通过剧情更新、节日活动保持新鲜感;
·科技适度赋能:以文化内涵为核心,技术为辅助工具。
走向“文化元宇宙”的未来
从周原的考古体验到幡灵迷境的戏剧解构,沉浸式文旅正在构建一个“文化元宇宙”——历史不再是过去时,而是通过场景、技术与人的互动,成为可无限重构的当下。未来,随着AI、元宇宙等技术的成熟,沉浸式文旅或将从物理空间延伸至虚拟世界,为传统文化传承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然而,唯有坚守文化本真、尊重人性化体验,方能在技术狂潮中守住文旅的“灵魂”。
据悉,全国县镇发展研究课题组联合天和经济研究所县镇发展研究院于日前正式启动“2025全国旅游百强县市、全国旅游百强区研究课题”,立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围绕“资源+服务+经济+环境+管理”五维指标,对全国2800余个县级行政单元(不含直辖市所辖市辖区)开展系统性全景扫描与深度分析。为新时代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助力打造更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文旅发展典范。研究成果《2025全国旅游百强县市区发展报告》暨2025全国旅游百强县市、全国旅游百强区等榜单将在下半年通过中央主流媒体对外发布,并举办系列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活动,以百强为媒,共同锻造“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县域样板,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答卷!
即日起,面向全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开征集课题研究基础数据,为构建新型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提供实证支撑,共同擘画县域文旅发展新蓝图。相关具体事宜,敬请联系天和经济研究所马秘书长。通讯方式如下:固定电话010-82169629,移动电话13910331082。亦可关注天和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登录研究所门户网站查询课题研究实施细则及动态公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