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二建考试落下帷幕了,综合每个科目的“考后感”,就是四个字:两级分化!
前脚建筑实务的考生一个个面带轻松走出考场,直呼太简单;后脚管理和公路的考生就在感叹,考场的悲欢完全不相通!
到底是简单还是难?2026的考生怎么备考?也来听听环球老师们的“考后感”。
/1/ 张君老师/管理
“今年的管理,同考不同命”
两套卷子的差距确实有点大
“10号和11号分别考了一套卷。我觉得太不公平了,因为10号那套卷确实是很难很偏。
他出了很多的一些犄角旮旯的题目,将近有十道题”。
恒重考点为什么也会觉得难
“除了偏难怪,今年的恒重考点,它也并不是说让我们一眼能够读出答案,挖了很多坑,基础不牢稳,很容易掉坑里”。
2026这样学,很难过管理
“如果还是考前用半个月,再看各种资料,什么十页纸、五页纸,抱着侥幸心理过管理真的不行了。我始终建议基础课程一定要稳扎稳打。精讲班我原先建议大家至少听两遍,现在我们得至少听三遍,再去做题和冲刺。”
/2/
安国庆老师/法规
“看见四个选项一模一样的原题太兴奋了”
法规整体难度可控
“今年全国共用一套卷,不再分南北卷,命题量少了,考查方向也是上课强调重点掌握的内容。比如说动产物权的设立,可以抵押的财产,推荐性标准的分类等,都在我们的点睛卷里面。”
细节,还是细节
“其实难度偏低,但不难发现,注重细节的考查已经是近年来法规的趋势。大家在日常基础的学习中一定要去注意细节的积累。”
而且,安老师还在真题中发现了“亮点”,“最兴奋的是今年安全监督出了一道四个选项一模一样的原题”,助力学员的教研思路被真题验证的感觉太棒了!
/3/
赵金凤老师/机电“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难度中等偏上
“选择题大部分是比较常规的,案例题所涉及到的部分知识点偏冷门。关于两个标准里边的细节内容以及冶炼设备当中均考查了选择和案例,而且是不容易得分的”
还是熟悉的出圈配方
“在近几年机电考查过程当中,总会有出圈的题目。比如我们25年的转炉炼钢设备被吐槽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这是一个考查趋势,掌握恒重的知识内容外,偏难怪也不要忽视。”
/4/
李莹老师/市政
“最怕出题人的峰回路转”
细,就一个字
“看到今年的考题,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很细。试卷的整体难度是比较适中的,安全题难度稍微低一点,多选题难度会高一些。”
最想说的一道题
“案例题出题的方向开始往核心工程去倾斜了,比如燃气管道提问沿线设置什么标志物,一般情况下都是考警示标志的,结果人家话锋一转,直接问到上面的永久性标志物了。很多学员做错。”
学员反馈的真香定律
“就是踏实的跟着基础课程学习,剖析原理,梳理过程,哪怕知识点稍微变形也能够拥有看穿题目陷阱的火眼金睛。”
/5/ 吴然老师/公路
“公路难,难在考得细”
难易分布差异明显
“基础题较为容易上手,可细节类题目占比不小。比如填石路堤施工流程、导管使用前所做的试验属于是必须掌握的常规考点,而防眩设施质量检测实测项目、隧道洞口失稳的监测控制措施就属于考查得极为细致的内容了。”
实操考查比重在增加
“像安全事故隐患的分类,近两年在一二建考试中反复出现。公路考试越来越重视实操性。”
备考一定要趁早进行规划,抢占先机。
/6/ 潘晓宇老师/建筑实务
“90%的考点都是课上讲过的”
广但不偏
“真题一看考查范围很广,细节很多,拿分不容易。偏点有但是不多。”
案例题有一定难度
“案例题的难度高了一些,竟然还考查了技术交底的内容,出题比较冷门。还有一道案例题考查了目标成本、工程款成本降低率等等,出题是比较灵活的。”
潘老师说,真题中的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目标成本、成本降低率都在课上重点强调过,学员们听课要注意老师敲黑板啦!
/7/ 赵珊珊/水利
“细心点稳稳的,稍微一慌就丢分”
整体难度居中
“单项选择题相对简单,突出横重考点,但要注意核心知识的多样化考核,比如安全标志的几何图形,渗透变形破坏、水成岩的组成等。”
答题方法很重要
“当然也有偏点,但是方法很重要,比如发包人的义务,只要不选编制施工总进度就能拿分。”
最后,老师们统一划重点:“考后感”已是过去时,出分才能见真章!
二建考试的"难易玄学"终究绕不开整体通过率的平衡法则——卷面再疯魔,分数线自会动态找补。与其担心自己会不会碰上"天选之卷",不如早规划多磨剑,恒重考点永远是通关的摩斯密码。
考场没有偶然的幸运,只有必然的实力。祝愿所有考生都能拼劲全力早日上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