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5月8日下午,曙光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举办“春韵曙光启新程”曙光传统文化大课堂之国画课(第五节),旨在让辖区居民在绘画过程中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本节课程瑞萌老师继续以研习清代艺术大师赵之谦的小写意技法为核心,通过系统性实践深入领悟其艺术精髓。瑞萌老师指出,赵之谦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三大维度,其一是将篆刻的金石刀法转化为浑厚古拙的笔触,使线条充满碑刻般的立体感;其二是突破传统文人画设色范式,模拟青铜器错金彩锈的视觉效果;其三是借鉴碑拓章法构建“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空间节奏,这种布局理念在花卉中尤为显著。
在枝干表现上,学员们需要运用篆隶笔法,中锋行笔如“折钗股”般浑厚有力;叶片勾勒则借鉴魏碑方折笔意,形成“铁画银钩”的独特效果。瑞老师强调,这种书法性用笔使画面充满张力,花瓣轮廓线既柔韧又具力度,完美诠释了“写”而非“描”的艺术真谛。在墨色处理上,以“积墨法”画叶片为主,先以淡墨铺底,再以浓墨破之,通过“泼墨”与“焦墨”的对比,营造出丰富的墨韵变化,而枝干的枯笔飞白处理,将苍劲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要真正掌握赵之谦的艺术精髓,要重点攻克色墨融合的难关。在色彩配置上,主花采用胭脂调白粉的“朱砂点玉”手法,绿叶则以石青调和墨色,既保持鲜艳又显沉稳,完美平衡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关系。瑞萌老师认为,其“撞水撞粉”技法,是趁湿注入清水或白粉,形成自然渗化的奇妙效果;“背染法”的运用则使花瓣色彩含蓄温润,让叶面留出的“水线”更增强了立体感。这些技法共同构成了形式美感的深刻理解。
学员们围站身旁,观赏瑞老师示范的《牡丹图》,笔尖在宣纸上轻轻一触,便勾勒出一朵朵生动的牡丹。
学员们屏息凝神,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大家陆续拿起毛笔,尝试着在宣纸上勾勒线条。“小写意重在传神,用笔要灵动,不能太拘谨。”瑞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在学员的画作上进行示范修改。有的学员画得认真,专注于笔触的变化;有的学员不时抬头,向老师请教花瓣调整的细节。瑞萌老师巡回指导,不时给予鼓励和建议,整个课堂充满了学习的愉快氛围。
中华文化如同奔流的江河,需要持续汇入清流方能奔腾不息。民族精神犹如绵长的画卷,需要不断描摹书写才能愈发璀璨。我们要始终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以深刻的文化觉醒激荡波澜壮阔的万千气象,让新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曙光街道市民活动中心
2025年5月8日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