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透社,博世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表示全球汽车和商用车市场的增长停滞,市场需求显著低于五年前的预期。然而,中国汽车市场却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持续扩大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据中汽协数据,中国汽车2024年产销量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占据全球市场近三分之一。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出行趋势加速演进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至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约60.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引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288.8万辆,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4.4%和35.5%,渗透率也跃升至40.9%,较2023年提升9.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反映出消费者购车倾向发生改变,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华安证券《自主品牌乘用车扬帆出海,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240801)
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解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未来产业格局与投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汇添富基金日前正在发行的港股汽车ETF(159210)就是重点捕捉港股市场的汽车产业投资机会,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考虑优先关注。
近年来,随着电动化浪潮的席卷,中国自主品牌在汽车市场中迅速崛起,特别是在2020年之后,凭借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力的持续提升,逐步改变了以往合资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
2023年,国内前五大销量品牌中,自主品牌整体市场影响力大大提升,销量增速显著。某国产新能源车头部企业以超过302万辆的年销量稳居榜首,同比增长61.8%,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领先地位,也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2024年该企业汽车销量更是达到427.21万辆,同比增加41.26%。(资料来源东吴证券《豪华车市场:总量有支撑,自主品牌供给全面开花》,20240312)
在高端市场,自主豪华品牌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某造车新势力在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到5.26万辆,同比增长65.8%,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品牌销量的第一名。其数个旗舰车型的热销,标志着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突破,逐步改变了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该细分市场的主导地位。
智能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新机遇。十几年前,消费者购车时会重点关注汽车的性能、外观、内饰等方面,如今消费者在此基础上额外补充对智能座舱及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需求。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车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研究推出更良好的人机交互技术、更高阶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同时在技术层面提高驾驶安全性(比如紧急避让功能)。
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的龙头大多选择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在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许多中概股有望回流,港股汽车板块值得投资者关注。
国内外市场双驱动,国产汽车销量扶摇直上
在国内政策激励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双重驱动下,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一方面,国家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以旧换新”政策包括“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报废更新”指将车辆报废回收后购入新车,并由国家制定补贴细则;“置换更新”是指将旧车转让并购入新车。
2024年4月政策出台、8月上调补贴额度后,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恢复增长,全年零售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新能源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增速超过2023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2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合计超662万辆,带动汽车销售额超过9200亿元。其中,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超过60%,显示出政策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的成效。(资料来源:五矿证券《2025以旧换新落地,将带动纯电车在低线城市快速渗透》,20250206)
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为汽车消费增长提供国内市场动力。
另一方面,汽车出口持续增长也为销量提升提供了强劲动力。从2019年的124万辆升至2023年的52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出口从2019年的25.43万辆上升到2023年的173.47万辆,新能源车出口占比从21%升至33%。中国在202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24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50102)
海外汽车市场广阔。目前,海外多国均设置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3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超过6800万辆,未来10年均销量增速12%,海外市场有充足的渗透空间。(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24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50102)
全球汽车格局重塑,港股汽车ETF把握中国领跑红利
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931239)聚焦于港股上市的汽车产业公司,与更侧重于传统车企的A股中证全指汽车指数相比,该指数汇聚了一众造车新势力,能够更好地代表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覆盖板块来看,该指数聚焦优秀的整车企业,同时也覆盖了港股上市的零部件龙头,是投资者布局稀缺港股汽车标的的便捷工具。
从历史业绩来看,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自2017年基日以来,累计收益率高达120.5%(截至2025年3月31日),高于港股通综合指数、恒生指数、中证800指数、中证汽车指数。(数据来源:Wind;2017年1月1日-2025年3月31日,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
汇添富基金旗下的港股汽车ETF(159210)紧密跟踪该指数,充分把握港股汽车板块投资机遇,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一键配置。
“坚信长期的力量”,汇添富基金的这个标语在投资者中很受用。如今,中国汽车产业已实现弯道超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将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产业格局。长期来看,我国汽车产业标的会成为优质核心资产,相信长期的力量的投资者一定不要错过这类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基金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标的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股票市场。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回报率与整个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可能存在偏离。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该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2017-2024年表现分别为:83.48%、-31.68%、17.82%、92.68%、-1.21%、-43.88%、5.92%、5.57%,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4/12/31。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也不预示相关基金的未来表现。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