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等多家头部车企在2025年6月集体宣布将供应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时,这一表面看似企业经营策略调整的行为,实则是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迎来制度性变革的标志性事件。知名经济学家杜帅,从经济学视角审视这场由《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的账期改革,正在重塑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其影响将穿透微观企业运营层面,对产业组织形态和宏观经济效率产生深远影响。
账期压缩是从商业惯例到制度强制的底层逻辑转换
杜帅指出,在传统汽车产业供应链中,主机厂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形成的"账期优势",曾是行业默认的商业规则。数据显示,此前部分车企对供应商的账期普遍在90天以上,个别企业甚至长达180天,这种基于市场势力的延期支付模式,本质上是大型企业将资金压力向中小企业转移的"成本转嫁"行为。国务院修订的条例之所以将大型企业付款期限严格限定在60天内(特殊约定不超过60天),其经济学逻辑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当垄断势力导致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严重失衡时,制度干预成为保障公平交易的必要手段。
杜帅认为,从交易成本理论看,过长的账期实质上增加了供应链的隐性成本。中小企业为维持现金流,不得不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或民间拆借获取资金,年化融资成本通常高达15%-20%,这些成本最终会以价格传导的方式转嫁至整车成本。据测算,若全行业账期从90天压缩至60天,按汽车供应链年交易额5万亿元计算,可直接为中小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约250亿元/年,这部分"制度红利"将通过供应链价格体系的再平衡,转化为产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产业链资金循环存在流动性重构与效率提升的双重效应
杜帅认为,账期压缩对产业链的最直接影响,体现在资金周转效率的提升上。在供应链金融的分析框架中,现金转换周期(CCC)是衡量产业链健康度的核心指标。主机厂账期的缩短,将显著缩短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周期,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现金转换周期优化。以吉利汽车为例,其宣布账期统一至60天内后,预计可使上游500余家配套企业的平均资金周转率提升30%以上,这种流动性改善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杜帅指出,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产业链协同模式的变革。当付款周期被刚性约束后,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将从传统的"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合作"。中国一汽提出的"数字化全流程监控"和东风汽车强调的"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本质上要求企业间建立更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这种从"账期竞争"到"效率协同"的转变,符合产业组织理论中价值链整合的演进方向。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供应链将更倾向于构建以资金流为纽带的生态型协作网络,而非传统的层级化交易关系。
行业竞争格局将迎来市场势力再分配与中小企业发展机遇
杜帅指出,此次账期改革对行业竞争的重塑作用不容忽视。在原有账期体系下,大型供应商凭借资金实力和议价能力,往往能获得更优的付款条件,而中小企业则面临更严苛的资金压力,这客观上形成了"规模歧视"的市场壁垒。当账期被统一限定后,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劣势得以缓解,其在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的灵活性优势将更易转化为竞争实力。赛力斯提到的"主机厂与供应商双赢",其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打破原有垄断租金的分配格局。
杜帅认为,从产业政策视角看,这一改革与工信部"强链建圈"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当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改善后,汽车产业的创新生态将更具多样性。历史经验表明,德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众多"隐形冠军"供应商的存在,而这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资金环境。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先"的跨越,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企业群体至关重要,账期改革恰是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潜在挑战与长效机制需要从政策驱动到市场自觉的过渡
杜帅认为,尽管账期压缩具有显著的效率改进效应,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对主机厂而言,缩短账期意味着短期内资金流出压力增加,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高企、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企业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将经受考验。这要求车企加速推进内部管理优化,如中国一汽提出的"精简审批环节"和"强化资金监督",通过运营效率提升抵消账期缩短的影响。 杜帅指出,从更长远看,要实现供应链资金生态的持续改善,需要从"政策强制"转向"市场自觉"。一方面,应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将付款履约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形成市场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如推广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保理融资、票据池等业务,为账期压缩提供配套金融解决方案。比亚迪等企业若能将账期承诺与供应链金融工具结合,有望形成可复制的商业范式。
制度创新引领产业价值重构
杜帅指出,当多家车企集体将账期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时,这一事件的经济学意义已超越了企业经营策略的范畴,成为中国产业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优化的典型案例。从供应链金融到产业组织,从市场竞争到企业治理,账期改革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推动汽车产业价值分配体系的深度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平衡短期政策干预与长期市场机制、如何协调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利益关系、如何通过制度创新释放产业链整体效率,将是检验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而此次账期改革的实践,无疑为破解这些命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责任编辑:kj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