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浪潮席卷的数字时代,有人追逐热点如逐浪浮萍,有人却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知识荒野中辟出绿洲。全网粉丝150万的自媒体人谢根海,便是后者。他以文化推广为锚点,用知识分享作灯塔,在内容创作的深海中,既做破壁者,亦为守灯人。当被问及何以在喧嚣中坚守初心,他引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从术到道,知识创作中的探索与沉淀
谢根海的创作之路,始于对流量逻辑的清醒认知。2023年是他深耕自媒体的第四年,期间他曾尝试泛娱乐、情感传递、情怀电台等多种形式,却始终未能突破流量陷阱的桎梏。泛娱乐内容能带来短暂狂欢,却无法填补受众的精神空洞。他直言,文化与知识的传播虽门槛高、周期长,却能真正“升维思维、消除内耗。在他的节目中,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鲜活的叙事。比如,以颠覆性视角解构传统叙事,用现代语言重构盛唐图景。这些内容不仅收获了数百万播放量,更让一位考研女孩在备考期间直言:“谢根海的节目是我大漠中的清泉。”
独创性与趣味性,在专业与大众间架桥
例如,他以“唐代顶流音乐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社交媒体逻辑,解析古代文人圈层文化。以第一人称视角重构历史人物关系,引发受众对女性力量的讨论。这种以古鉴今的创作手法,不仅让冷门知识“破圈”,更让受众在轻松语境中完成思维升级。谢根海对内容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无论性别或领域,表达技能是跨越圈层的通行证。这种表达,不仅需具备逻辑性与感染力,更需体现利他、奉献、分享的价值观。他曾以亲身经历为例:面对容貌焦虑的网友,他坦然展示胎记,用特点而非缺点的观念传递自信。
“如果被历史选中,就放声高歌。如若未被选中,便在自己的世界里歌唱。”谢根海的创作哲学,恰如他选择的文化道路,不追求一时的喧嚣,只愿在岁月长河中,以知识为犁,深耕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星河。
未来,谢根海计划进一步拓展内容边界,将非遗传承等议题纳入创作体系。他坦言,这种探索既充满期待,又深感压力,但压力恰是动力的来源。在流量与质量的博弈中,他始终相信,那些能经受时间考验的内容,终将在受众心中留下光的印记。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