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全生命周期。然而由于学习压力大,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我国青少年近视问题依旧十分严峻。一些家长认为近视了配个眼镜就解决了,其实不然。如未能即时控制住近视不仅可能增大患其他眼病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职业道路,如军校、警校、航校等都对视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孩子的近视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而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他们探索世界的权利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高度近视的风险
临床上,超过600度的近视被称为高度近视。更关键的是眼轴的长度,因为它的增长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增加眼底病变的风险。高度近视患者的眼轴变长,可能引发黄斑中心凹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问题,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此外,高度近视还会增加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风险。
早发现 早干预
近视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度数也没有上限。因此在对高度近视的防控上,不仅要控制儿童近视眼的发生和进展,最好还要延缓或推迟近视眼发生的年龄。
对于孩子的近视问题,早发现和早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防近视
检查孩子的“远视储备”,如果在远视储备消耗快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过度用眼的习惯,有可能会向近视发展。
2.鉴别真假近视
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散瞳验光)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一般是指轴性近视,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使眼轴变长,超过了正常数值,远处的平行光线入射眼球后,其焦点落在了视网膜前,无法清晰成像。
假性近视是长时间用眼过度导致视疲劳、睫状肌过度紧张,形成的暂时性视物不清。
3.控制近视发展
高度近视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眼球发育异常、高度近视家族史、长期不良用眼习惯的人群等。
高度近视具有较强的遗传性倾向,当孩子父母患有高度近视时,子女也非常容易患高度近视。如果有歪头看书、躺着看书、走路看书或者在光线太亮或太暗的情况下用眼,也可能出现高度近视。
天津华厦眼科医院视光专家团队提醒家长朋友们:从孩子3岁开始,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眼健康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跟踪孩子的眼球和身体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检查指标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