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下午,由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航天文化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深圳豪派特华美达广场酒店隆重举行。会议以迎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为契机,汇聚航天企业、科普场馆、文创机构及出版社等代表,聚焦航天文化生态构建与产业创新,为大湾区航天文化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有: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毛宏伟;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周剑良教授;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张仁飞;国家文旅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傅乐平;深圳金百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军;前海智库、创始秘书长罗润华;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臧国梅;《澳门环球新闻报》广东记者站站长韩昊然;国际产业推广者,媒体人龚立君;广东辰昊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博文;广东辰昊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邓宇恒;广州信密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西安保密技术研究所专家王岚;广州灵思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防震;广东省深圳市铸鼎航天卫星研究院(筹备组)常务副院长王秋实;广东省江门市富林工贸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岑欢健;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孟庆君;上海中优医药公司副总经理、董事、首席人才官臧嘉伟;北京神飞航天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子溪等。
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毛宏伟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国际化与科技融合优势,大力发展航天文化产业。同时他呼吁各方形成资源整合,共同打造“航天IP生态共同体”,探索数字文化新形态,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其发言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为本次研讨会奠定了积极热烈的基调。
研讨会由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仁飞主持,与会人员围绕航天文化的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分别结合各自企业实践,畅谈了对航天文化发展的建议。
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周剑良教授站在人类命运、国家民族利益、科学技术进步、现代社会生活等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认识和看待航天文化,强调了航天文化与教育、传播手段、商业品牌等方面相结合。
香港大学中文系臧国梅教授在发言中满怀热忱地指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令香港同胞深受激励、倍感鼓舞。她表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文化,扎实推进航天科普教育工作,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意义非凡,不仅能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宇宙、追求科学的种子,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孟庆君介绍,深圳有180万中小学生,广州有210万中小学生,大家都非常期盼有航天科普教育。航天科普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深入挖掘与大力开拓。
深圳金百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军在发言时表示,作为科技企业,应怀揣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以能够参与国家航天事业为荣。他介绍,金百泽长期参与国防军工和航天器领域的配套服务,今后也希望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航天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经过系列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航天文化需以“创新表达”扩大影响力,具体建议包括:优化航天职业课程体系,联合高校与企业编制专业教材;运用AR、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航天体验馆,开发科普动漫、影视作品;孵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文化IP,通过文创产品、文旅项目提升文化输出力。
会议最后,毛宏伟主任在总结中提出三大行动路径:强化人才培养,完善从职业教育到专业出版的闭环支持拥抱数字技术,以互动体验形式降低航天科普门槛;深化IP运营,挖掘航天文化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助力“航天强国”形象塑造。
本次研讨会标志着航天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首场行业活动落地。与会各方达成共识,将依托大湾区开放创新的土壤,加速航天文化从专业领域向公众生活的渗透,推动中国航天故事“破圈”传播,为全球航天文化交流贡献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