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的教育现场,有一位音乐教育者正在重塑“教学”二字的定义。他是黄凡朔,一位活跃于马来西亚流行音乐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者。近年来,他以一连串的教育改革与跨界思维,带领本地青年在声音中找回自己,也为马来西亚流行演唱教育的未来注入希望与方向。从声音出发,走向教育革命。
自2015年起,黄凡朔创立了“浚维歌唱演艺学院”,至今已培训逾几千名学员。他首创将 VocalGPS与VocalDNA 体系结合,并在地化地发展出“马来西亚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声音不仅被听见,更被理解。
“唱得好,不代表你有声音表达的自由。真正的教学,是让人愿意开口,并在声音里找到自我认同。”黄凡朔如是说。而流行演唱教学的出发点:声音即存在,发声即认同。
黄凡朔认为,声音不应仅被视为发声技巧的对象,更是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交汇点。在其教学理念中,声音教学是一种“深层心理—语言—身体协调”的教育行为,是一场由内而外的自我建构过程。荣誉背后,是流行演唱教学理念的厚度。
黄凡朔他近年来所获荣誉,不仅是对成绩的肯定,更是对理念的回应:
•2022年,受邀成为全国校园歌唱大赛评审与特邀讲师,强调“情感引导重于技巧展示”。
•2023年出版音乐论文教育著作《声音的可能》,成为区域教师实用的教学参考。
•2024年策划“流行音乐教师交流论坛”,汇集全马超过50位教育者,首度推动马来西亚华语流行音乐教学标准化。
•2025年,他更荣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JCI TOYM)文化成就荣誉,并成为2025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宣传大使。
•2025年,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技职与推广教育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系学术顾问。
黄凡朔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首正在谱写的歌,我的任务,是协助他们自己完成旋律,而不是把他们变成谁的副本。”对流行演唱教学未来的构想:教学不止是传授,而是赋权。
黄凡朔的教学哲学,植根于“教学是一种文化生产与主体赋权”的核心思想。他预见未来的音乐教育将走向两个方向:一是科技与表达的融合,二是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跨界整合。
在短视频时代,技术不断更迭,AI音乐正快速普及。面对快速变化的音乐生态,黄凡朔并未选择保守,而是更积极推动“教学即创作”的理念。
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打造“音乐自主学习平台”,将互动式教学与个人表达结合;同时推广“声音心理教育”,将声音训练纳入青少年心灵建设的一部分。他相信:“声音教育的未来,不是更精准,而是更人性、更共情。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自己争取一个位置。”
教育,是一场安静却坚定的革新。黄凡朔始终相信,教育的意义,不是让学生走在既定的路上,而是敢于站在舞台上,说:“我是谁。”他用音乐点亮年轻人的声音,也用声音,为马来西亚音乐教育打开一扇面向世界的窗。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