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团队成功完成首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医疗团队利用先进的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为患者实施了“经皮下肢静脉造影术+滤网植入术+静脉溶栓术”联合治疗,标志着成都东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在血管介入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为区域患者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案。
创新突破:微创技术化解“沉默杀手”
下肢静脉血栓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若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等致命风险。传统治疗以药物抗凝为主,但部分患者存在血栓清除不彻底、复发率高等问题。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因下肢肿胀疼痛入院,经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医院血管介入团队迅速制定个性化方案,决定通过介入手术一站式解决血栓问题,同时预防栓塞风险。
精准施治:三术联合筑牢生命防线
手术中,为了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团队首先在下腔静脉置入静脉滤网,为静脉血管架起“保护伞”;然后通过“经皮下肢静脉造影术”精准定位血栓位置,在导丝引导下导管到达血栓位置,缓慢注入尿激酶原进行溶栓,并反复抽吸血栓,直至血管再通。手术全程在DSA实时影像监控下完成,创伤仅需针孔大小切口,患者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真正体现“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置入静脉滤网前定位左右肾静脉 滤网置入后,造影显示滤网位置良好
造影显示静脉多发血栓 抽吸出来 血栓,部分是陈旧血栓
新闻延伸: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以下症状:
局部症状
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栓形成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血液在下肢淤积,引起肢体肿胀。肿胀通常从脚踝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小腿甚至大腿,且多为单侧肢体肿胀。肿胀程度可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肢体胀满感,重者肢体可明显增粗,甚至皮肤发亮。
疼痛和压痛:疼痛多为钝痛或酸胀痛,可发生在小腿、大腿内侧或整个下肢。
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血栓形成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可能出现发红、发紫或苍白等颜色变化。同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减少,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尤其是在血栓形成的早期,局部炎症反应较为明显时。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在血栓形成后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 - 38.5℃之间。这是因为血栓引起的炎症反应刺激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发热多为一过性,随着炎症的缓解,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心慌、胸闷: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因为肺栓塞导致肺循环受阻,心脏负担加重,同时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引起缺氧所致。这种情况较为严重,需要立即就医。
医院介入手术室主任尹乾洪温馨提示:
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压痛,皮肤颜色以及温度的改变、发热、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相关症状或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咨询,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尤其是有高危因素(如长期卧床、手术后、外伤、长期服用避孕药等)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健康咨询热线:028-8133 6196
医院地址:成都东部新区健康路74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