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2025年4月15日下午,由福建省公益文化研究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福建省公益文化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圆满举行。本期活动由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会策划,以“福建古厝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文化学者、高校师生及市民代表180余人参与,共同探讨古厝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时代价值。
文化讲堂启幕:传承古厝文脉,弘扬中华精神
活动伊始,福建省古厝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天海介绍了研究会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强调古厝作为福建文化瑰宝,承载着地域历史记忆与中华传统智慧,需通过学术研究、公众教育与社会协作实现活态保护。秘书长陈洁如进一步分享了研究会推动古厝数字化保护、社区活化利用的实践案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古厝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沙龙聚焦:解码建筑美学,赋能文化创新
活动核心环节由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原副院长、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教授主讲。他以《福建民居装饰纹样》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系统解析了闽派古厝中木雕、砖刻、彩绘等装饰艺术的符号内涵与美学逻辑。李建军指出:“古厝纹样不仅是工匠技艺的结晶,更蕴含着‘天人合一’、‘家国同构’的中华文化基因,是当代设计创新与传统价值融合的重要源泉。”现场听众围绕古厝纹样的现代转化、非遗技艺传承等话题展开热烈互动。
公益实践融合:多元场景传递文化温度
活动同步设置了特色公益体验环节。会场外,“爱心茶摊”为参与者奉上“人类非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以茶香传递福建待客之道。阳光学院志愿者团队通过“古厝消防安全”科普宣传,普及古建筑防火知识,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今日中国论坛福建办事处高级顾问吴燕秋女士还专场到现场与各公益组织交流。
展望未来:公益平台助力文化共治共享
福建省公益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建社会科学院郭莉副教授表示,福建省公益文化大讲堂立足于成为联结学界、行业与公众的文化桥梁。下一步将继续联动全省公益组织,持续结合学术研讨、公益服务与公众参与,打造立体化文化传播平台。围绕非遗活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构建“文化强省”、“社科强省”注入新动能。 (记者钟文平 供稿郭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