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掠过太行山的崖壁,携着红旗渠的涛声,将一段跨越六十年的奋斗史诗娓娓道来。2025年,恰逢红旗渠通水六十周年,四年级的少年们踏着历史的回响,走进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在红旗渠畔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渠水长流 精神永驻”的研学实践。五天里,学生们以脚步丈量渠岸,以指尖触摸凿痕,在六十年光阴的节点上,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碰撞中,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
石壁史诗:触摸六十年奋进脉搏 赓续新时代红色基因
扁担挑山河:六十年初心铸就精神丰碑
扁担精神纪念馆内,一根磨得发亮的木扁担静卧于展柜中,冷冽的铜质框架映照着岁月的沧桑。讲解员轻声讲述:“六十年前,林县人民就是靠这样的扁担,一筐土、一块石,挑出了红旗渠的希望。”学生们屏息凝望,透过玻璃,他们仿佛看见太行山间千万个佝偻的身影,听见扁担吱呀声与铁锤铿锵声交织的壮歌。一名学生轻声感叹:“原来‘自力更生’不是口号,是扁担磨出的老茧。”学生们在此刻读懂:信念如磐,方能凿穿千仞绝壁;初心如炬,终将照亮万里征程。
六十年润泽:德育薪火照亮成长之路
“这条人工天河不仅滋养了太行山的土地,更孕育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红旗渠通水六十年,不仅是一条渠的生日,更是一代代人的精神成人礼。”研学报告会上,来自红旗渠教育培训中心的特邀讲师胡静芳动情讲到。这场主题报告,是历史的回望,更是未来的启航。少年们不仅学习了红旗渠的故事,更坚定了使命:传承精神火炬,做新时代的“凿渠人”!
添
凿痕刻青春:奋斗誓言镌刻少年心田
红旗渠青年洞前,山风呼啸,岩壁上密布的凿痕如一部镌刻在石壁上的史诗。学生们贴近石壁,指尖轻抚凹凸的纹路,带队老师动情讲述:“这些凿痕,是六十年前青年突击队用青春和热血写下的‘请战书’。”一名学生触摸着冰凉的岩石,突然红了眼眶:“课本里说‘奉献’,原来是一锤一凿刻进石头里的生命。”实践中的困惑化作深刻的共情。当团队协作完成“引水任务”时,欢呼声响彻山谷——这一刻,红旗渠精神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少年心中生根的担当。
本次实践以“触摸历史、对话当下、启迪未来”为主线,将德育融入每个细节。学生们在扁担前感悟“人民力量”,在凿痕间读懂“奋斗底色”,在协作中践行“团结使命”。家长短信中写道:“孩子回家后,总念叨‘红旗渠精神’。他悄悄对我说:‘妈妈,以后遇到困难,我要像修渠的人一样坚强!’”这正是研学的深意——让跨越六十年的精神血脉,流淌进新时代少年的生命。正如红旗渠水滋养万亩良田,红旗渠精神也必将在学生心中浇灌出信念之花,指引他们以青春之我,筑梦中华复兴之路。
高空挑战:在云端重塑生命维度
5米高空梯化作丈量勇气的标尺,学生们紧握安全绳,双腿微颤却目光坚定,在高空中烙下成长的温度。当脚底落地完成挑战,欢声如潮——勇气绽放光芒!
转战真人CS战场,学生们稚嫩脸庞勾勒出战士的轮廓。匍匐时沾满草屑的膝盖,战术手语编织的小队电波,狙击镜后凝滞的呼吸,团队协作成为本能,大家生动演绎着研学版“孙子兵法”。
高空挑战教会学生们直面恐惧,真人CS则让团队协作成为本能。他们明白——胜利属于勇敢者,更属于并肩作战的集体。
创意文化:与非遗传承十指相扣
木槌轻敲梨木板,朱砂拓印千年祝福。学生们的手指沾满颜料,年画上的狮子跃然纸上,憨态可掬。面点工坊里,小手揉捏面团,玫瑰花馍、小兔子馒头在蒸汽中“绽放”。“我的花馍馍会发光!”童言童语中,非遗技艺悄然生根。
从年画拓印到面点制作,学生们用指尖触摸传统文化,在创造中理解“匠心”的重量。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手中跃动的生命。
)
岩层诗篇:聆听大地掌纹的密语
当指尖触到石板岩镇赭褐色的岩壁时,学生们读懂了大地篆刻的史诗。大家走进石板岩镇,赏民居、探石板,观赏大峡谷的风貌和地形特点,发现每块石板都藏着深浅不一的波纹,感受人与自然共同缔造的和谐之美。
字里乾坤:探寻甲骨里的文明密码
与历史对话,了解笔墨续写春秋。中国文字博物馆中,甲骨残片在玻璃展柜中闪烁如星子。学生们趴在互动展台前,了解甲骨文的故事。历史因触摸而鲜活,精神因亲历而深刻。学生们读懂了中国故事背后的坚韧与智慧,课本里的文字变得鲜活。
五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学生们带回的不仅是研学日记里的照片和故事,更有被勇气浸润的心灵、被文化点亮的双眸、被历史震撼的思考。他们在高空挑战中学会坚持,在非遗工坊里触摸文明,在历史现场对话青春。正如家长信中所言:“世界以研学之名,将星辰大海装进行囊。”孩子们,愿你们永远保持探险家的热忱,用脚步丈量山河,以赤心拥抱世界。这个春天,你们种下的勇气、团结与担当,终将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
附家长的一封信
致我勇敢的小探险家
——写给四年级研学之旅的一封信
朱擎宇妈妈 李颖
亲爱的孩子:
嗨,宝贝,我是妈妈。此刻我正坐在你书桌前,看着老师发来的研学照片。今天郑州下雨了,你们那儿冷吗?四天前目送你登上大巴车的那个清晨,你转身挥手后蹦蹦跳跳地跑入同学们集合的队伍,让妈妈的心也变成了春天枝头最柔软的柳条。记得出发前一晚,你不断地用被子角擦拭眼泪,说不舍得离开家,会想爸爸妈妈。可如今,你已经勇敢地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你真的很棒!
照片里五米的高空梯子上,你紧紧抓着安全绳,你的腿明明在发抖,却咬紧牙对下方的同学比了个耶。我想同学们在下面传来的阵阵呐喊加油声,一定是你坚持走向胜利的信念。妈妈仿佛看见勇气在你眼中绽放出光芒。
当看到你在迷彩烟雾里和小伙伴认真制定战术的模样,妈妈知道,你对军人的那份崇敬和向往,已经在心底扎根。军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这次体验,传递到了你的心中。这小小的种子,会在某一天,发芽开花。
沾着墨香的手指在梨木板上拓印出一幅幅美丽的年画,连指缝里的颜料都在诉说文化的重量。石板路上的写生本里,你用歪歪扭扭的写生线条描绘,民居的屋檐与远山叠成了你人生第一本立体画册。
当看到你们挽起袖子,小手一捏一揉间,就变幻出各式各样彩色馒头时,妈妈觉得你就像魔法师般拥有魔力。原来成长就是这般神奇,曾经需要垫着脚才能碰到的灶台,如今已能托起属于你自己的烟火。
触摸红旗渠石壁上年轻掌纹的瞬间,那些课本里的故事突然有了温度;而当你在“甲骨”投映墙前追逐文字演变的星河,五千年的文明光点正落进你清澈的瞳孔。这些滚烫的字句已经种进了你们的心田。
宝贝,明天就要返程了,你带回家的不仅是一晚上都诉说不完的研学小故事,还有被勇气浸润过的心灵,被团队温暖过的心跳,被历史亲吻过的眼睛。这些美好的瞬间,将成为你记忆深处的宝藏。你看,这个世界正以研学之名,把星辰大海装进你的行囊。继续勇敢地长大吧,我的小探险家!
文字:王小玉 王一行 袁焕云
图片:四年级各班班主任
排版:付梅妍
主编:何 娟
审核:张春玲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