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晓阳执导,陈锋伟担任出品人,李健、刘洁涵、董李无忧、那志东领衔主演的电影《荣耀》近日发布了预告片。当片中的少年李洛第一次穿上军装,镜头扫过他青涩却不乏坚毅的面孔时,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代人信仰的接力与传承。这个由董李无忧饰演的角色以其颠覆性的成长轨迹,引发出当代青少年对家国、传承、责任的深层思考与激烈讨论。
少年之惑:与父辈信仰的初遇碰撞
故事开篇于一位退役军人在返乡途中的壮烈牺牲,在这位英雄的背后,藏着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家中早逝的妻子、卧床的母亲和叛逆的儿子——李洛。当军人为了守护万家灯火而戍卫阵地时,家中的幼子却因为父亲的长期缺席而与父亲产生了深深的隔阂与代沟。在董李无忧的演绎中,少年李洛的叛逆裹挟着当代青年的迷茫:他无法理解父亲的信仰与抉择,无法原谅父亲的“消失”,更对"军人荣誉"这种抽象概念嗤之以鼻。当李洛与父亲的战友杜超初次相逢时,他的眼神中交织着不屑与困惑,将两代人的价值冲突具象化为极具张力的戏剧瞬间。
"最初看到剧本时,最让我触动的是李洛的转变过程,这不是一种突然的觉醒,而是被父亲和父亲的战友用行动‘蛰醒’的。"董李无忧在采访中表示。这种转变的细腻度,在电影中通过三个关键场景完成:在英雄宣讲大会上骤然听闻父亲离世的震惊与不可置信,在父亲牺牲的现场对父亲的叩问与思念,以及在与杜超的日常相处中所感受到的军人坚定的信仰。
破茧之痛:在陷落泥潭后的追悔与觉醒
随着剧情推进,董李无忧将角色的成长轨迹刻画得层次分明:从见到杜超时的逃跑,到逃离课堂时的决绝,到坠落陷阱时的悔恨与恐慌,再到目睹杜超的无私英勇营救时的震撼与感动。李洛眼中的冰霜逐渐消融,英雄的子女自带的英雄基因终于觉醒,这个原本善良、孝顺的少年实现了价值观上的飞跃,终于跳出了小我的范畴,立志用家国担当的“大我”责任感接续父辈的遗志。在他陪伴黄晓娟饰演的奶奶来到英雄纪念碑前,董李无忧用泛红的眼眶和长跪不起的敬重,传递出角色内心信仰的破茧时刻。
"其实正是和杜超这些老军人聊家常的日常,才突然明白他们的选择不是牺牲,而是把个人理想融进更伟大使命的自觉。"这种顿悟,恰是李洛完成"荣耀进化论"的核心密钥。
传承之光:军装加身时的荣耀升华
片尾,李洛的主动参军,既是对父辈精神的继承,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家国情怀的深情诠释。董李无忧在军营戏中展现出的挺拔身姿,与前期佝偻的叛逆姿态形成戏剧性对比。董李无忧用克制却汹涌的面部特写,完成了角色从"小我"到"大我"的精神跃迁。
导演常晓阳评价:"董李无忧最打动人的是他眼睛里的光,前期是迷茫的萤火,后期变成了灼灼火炬。"这种转变映射的,恰是当代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寻找自我坐标的集体叙事——他们或许不再用父辈的方式表达忠诚,却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新战场上,续写着属于这代人的"荣耀"。
当《荣耀》的片尾曲响起,董李无忧饰演的李洛在军旗下敬礼的身影与父亲当年在战场上的影像重叠。这种跨越代际的致敬,让"谁说少年不懂家国"的诘问,有了最生动的答案。待4月26日全国上映时,或许每位观众都将在李洛的成长中照见自己与家国同频共振的心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