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瑶琳路上的强哥葱饼店门口伴随着第一缕晨光,升起了袅袅炊烟。 每天凌晨三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强哥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生炉子、拌面粉、煮豆浆,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对工艺的尊重。他的葱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4月13日凌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学子,带着对传统手艺的敬意和对匠人精神的探求,走进了强哥的葱饼店,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一个关于奋斗、坚守与温暖的故事,感受两代人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强哥的葱饼店在当地小有名气,一位曾和强哥打过短暂交道的年轻人就对采访的同学说起:“强哥的葱饼特别好吃,他人也特别好,大方。以前我就住这附近,后来搬走了,还念着这口味道呢。”就是这口味道,让强哥店里座无虚席,店外也排起了络绎不绝的队伍。
强哥葱饼的爆火,不仅因为他的葱饼味道独特,更因为店门口那块醒目的红色纸板:“如果您在桐庐没有收入,吃饭遇到困难,您可以进入本店,告诉工作人员‘来份单人餐’。吃好直接走,不必客气!希望以后有能力了,也可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句简单却温暖的话语,让无数在困境中的人感受到了希望。强哥这份的善举,源自多年前在新疆旅行时看到的“免费吃饭”公告的启发。他将这份感动带回桐庐,贴出了提供免费单人餐的告示。强哥说:“饱肚子的事,不能让人张三次嘴。看见在店门口转三圈的,直接塞个饼过去。”这些简单的话语,却像这热腾的葱饼一般温暖人心。
杭商院的大学生们决定通过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位“凌晨守灯人”的坚守故事。凌晨三点,学生们早已来到强哥的葱饼店,开始了他们的采访和拍摄。在与强哥的交流中,学生们了解到,强哥曾经也经历过生活的低谷,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那时候,我也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饿肚子的滋味。”强哥回忆道,“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就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问起店内吃饭的一位小朋友对“免费吃饭”的理解,他的回答如这块牌子一样简单而又深刻:“我知道这是在帮助有需要的人,所以我觉得特别棒。”小朋友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强哥善举背后的深意——在传递温暖中找到快乐,让爱在无声中蔓延……
杭商院学子镜头下的“凌晨守灯人”,不仅是一个关于奋斗和坚守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温暖和希望的故事。强哥的葱饼店,是这座城市温暖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在困境中的人。而杭商院的大学生们,则希望用他们的镜头和思考,来将这份温暖传递得更远更远……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平凡却伟大的坚守者。”一位参与采访的学生说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梦想,什么是温暖,也让我们静下心来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美好之在。”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强哥的葱饼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城市的角落。而杭商院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记录下了这份平凡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镜头捕捉的不仅是强哥的故事,更是两代人对梦想的追逐、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温暖回馈。杭商院人文与法学学院的周海挺院长评价此次活动:“我院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锤炼了品格,也在与普通劳动者的交流中汲取了奋斗的力量。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感动。”
未来,杭商院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路径,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真实的触角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定信念、勇敢逐梦。让更多如“强哥”般的平凡英雄被看见,让更多青春的力量在烟火人间中闪光。(撰稿人:沈思怡 卢嘉鸣 吴韦影 唐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