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江南,山花烂漫,碧水长流,环境优美。我们满怀激情,欢聚在一起,隆重举行迎五· 一国际劳动节暨庆《小桥村志》付梓告捷活动,采摘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小桥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硕果,期待己久的文化盛典,终于来临,值得大家共同庆贺!
祥龙归隐墨香盈,金蛇于窠志书呈。记得住乡愁”的深切嘱托,凝聚全村之力,正式启动《小桥村志》编纂工作。
村党总支书记殷永艺十分重视,着重强调:“盛世修志,世代传承,必举全村之力,编修出反映小桥真实的辉煌历史,让后世感觉小桥不应被小瞧,永远继承发扬小桥的优良传统。”村委会主任吕守斌指出:“编地方志,话风土人情。小桥村临仙山,傍名湖,把葛山、洋澜湖山主人丁水生财的灵魂写出来,启迪后世记住乡愁,了解风俗民情”。
湖北省化学理事会理事,鄂州市化学理事会理事长:李家训老师为主的编纂小组,在“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村民以微笑参与,用行动支持,确保了志书编写工作顺利进行。
编篡小组撰良作,两股清流浇花魂。编写人员经过大量搜集素材,充分做足编修前的准备工作后,根据各自的特长,采用个人申报、集中协商、分工协作,然后责任到人。为实现预定目标,大家加班加点,挤占节假日。各种材料堆集一人高有余,可谓“著作等身”。在编修过程中,大家精诚团结,竭尽全力,奋力疾书,于2024年6月中旬编纂出五十多万的文字初稿,只用半年时间完成任务。
初稿完成后,“两委”成员多次审阅文稿,斟字酌句、严于斧钺,终于琢磨成器,在龙年年底付梓问世。
仙山名湖增文苑,人文典故耀学庭。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为纪念道教学者葛洪,更名宝石山为葛山。2006年,葛山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二千多年前洋澜湖曾是吴国都城后花园。仙山名湖铸就了小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理优势。厚重的山水文化是文人骚客的打卡重地,名诗佳联遗存丰富。全村37个姓氏的村民休养生息在这块龙蟠凤集的风水宝地上,近千年的肇业建庄,形成14个自然聚落,人才辈出。明代时期,高中进士4人,芳名均镌刻在原古楼四眼井牌坊上,举人3人、贡生5人,荣登《武昌县志》9人。清代,孟传恒是太平天国幼西王麾下的一名骁将,镇守南京时单枪匹马,将二位夫人绑在马背上冲出重围,可惜的是历史上缺少一部太平天国演义,不然,他的事迹传奇胜过三国名将赵子龙,名留青史。咸丰十年,文宗皇帝为贾老孺人钦赠“节感天地”龙凤金匾,三代遗霜同庐抚四代,凤姆娴训传佳话,妇女楷模千古留芳。抗战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小桥有5名青壮年惨遭倭寇残忍杀害。为报仇雪恨,抗日救国,吕守启、李灯明毅然弃农从戎。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光荣献出年轻的宝贵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俩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于心,笃行于志。
1949年后,小桥更是人才济济,据不完全统计,关系在小桥的中共党员265名,服兵役人员235名,县、处、团、副高级人员38名,大学生697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32名。
事业向荣地换貌,图经宝库喜添丁。1949年后,小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踔厉风行,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接连不断地取得骄人成绩,五次荣获省级荣誉,连续多年获市、区、街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单位荣誉称号。70年代,是省级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改革开放后,各种专业户如雨后春笋,过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接二连三地显露,有的走出国门,业绩辉煌,霸气外露。曾经的小桥工业园,经济业绩如日中天,独领风骚。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使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创造了西山街道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第一。如: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比国家实施减免提前两年,创西山街道第一,金榜题名发放奖学金,创西山街道第一,男性60岁、女性55岁发放生活补贴,减免部分新型合作医疗费,创西山街道第一…
…
小桥14个自然湾,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4.4平方千米的小桥版图上,各具特色,个性化鲜明,晶莹剔透。如:吕家咀“梨园结盟龙灯会”,2024年7月26日,被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吕田铺、李槐山、李新屋等自然湾元宵节“游花灯”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涂家湾村民弘扬一人有难、众人帮困的助人精神,2017年为病患者捐款20余万元,行善积德,心安天下等等。总而言之,每个湾各有各自的故事,但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紧密团结,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奔驰在幸福甜蜜的大道上。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村“两委”严格执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法律法规,科学谋划“生产立村、产业强村、创业兴村、依法治村”的发展思路,树立服务城市、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临街、临路品牌经济,着力建设美好小桥。
2024年9月10日,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小桥村委会职能转换成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村民华丽转身为股民。我们坚信小桥人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小桥村志》将是孤本,不仅值得阅读,更值得收藏,它具有存史、资政、启迪三大功能;具有促进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两大作用。特别是外出发展的游子,他们好比是放飞的风筝,志书就是家乡永远牵挂的风筝线,让他们知道根在哪里。
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大树,必有其根。小桥人的根在《小桥村志》记载的小桥。
传承优良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推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鄂州市:王玉珍报道——资料来源于《小桥村志》编篡小组
摄影编辑王玉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