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三月,日本大阪湾格兰王子大饭店迎来了一场聚焦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国际盛会—CTQJ230A12301亚太研究者会议。来自亚太地区及俄罗斯的顶尖心血管领域研究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前沿议题。在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学术盛宴中,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震花作为中国代表受邀参会,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国际视野,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成果。
(李震花医生参会照片)
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围绕HORIZON试验展开。该试验作为评估Pelacarsen(TQJ230)降低脂蛋白(a)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旨在通过靶向干预脂蛋白(a)这一独立心血管风险因子,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的新路径。
在全球心血管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多家跨国制药企业发挥着关键推动作用,持续引领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它们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心力衰竭治疗和抗凝药物领域均布局深远。这些药企不仅具备强大的研发管线和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力,还积极推动与临床研究机构的合作,助力精准医学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落地。
会议日程紧凑而丰富,涵盖了试验状态回顾、患者保留策略、国家分组讨论、科学圆桌会议以及中期分析等多个环节,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在“科学圆桌讨论”环节,李震花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分享了Pelacarsen在复杂脂质代谢患者中的应用经验。她强调:“中国ASCVD患者常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多重并发症,需建立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例如,对于合并高脂蛋白(a)血症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Pelacarsen与PCSK9抑制剂的联用策略可能实现更全面的血脂控制。”这一观点引发与会专家的广泛共鸣。
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管理领域的代表人物,李震花始终强调“预防为先”的理念。她援引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指出:“通过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参数,个体可自测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对于中高风险人群,早期干预可使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这一观点与诺华推动的“心血管健康全周期管理”战略高度契合。
(患者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
上图是一个可供低风险人群个人判断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图表工具。该图表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在使用该图表前,需要列出自己的性别、年龄、吸烟与否、收缩压水平(血压中的高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坐标点绿色代表低风险,黄色代表中风险,紫色代表高风险,坐标点上的数字代表未来10年中100个人里发生心血管病患的人数,即风险百分比。李震花医生强调,这种直观的颜色和数字标识,能让使用者快速了解自身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大致范围。例如,若坐标点显示为黄色,意味着处于中风险水平,虽然尚未达到高风险,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日本大阪心血管研究国际会议圆满收官,李震花的参会行程也随之顺利结束。不过,她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步伐不会停歇,探索之路仍将延续。在众多杰出科研工作者的携手奋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心血管疾病这一全球性健康难题终将被攻克,更为健康美好的未来正稳步走来。(作者:李静)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