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看它边角有点‘多出来一块’,以为是残币,几毛钱就卖给收旧币的了,没想到上了电视,现在有人出几万收!”近日,市民李阿姨拿着第四版1分钱纸币的报道截图,语气里满是意外与感慨。这张被她随手处理的“小面额旧币”,正是收藏圈中极具辨识度的“福耳币”,因一次偶然的电视报道,从“无人问津”变身“高价藏品”。

事情要从半个月前说起。李阿姨在整理老房子杂物时,翻出一沓上世纪80年代的第四版纸币,其中一张1分钱纸币的右上角多出一小块不规则“耳状”留白——这是印刷过程中纸张错位形成的“福耳错版”,属于钱币收藏中的稀缺品类。但不懂收藏的李阿姨只觉得是印刷瑕疵,恰逢小区里有流动收旧币的商贩,便以1块钱的价格将这张“残币”连同其他旧币一起转手。

几天后,李阿姨在家观看本地收藏类电视节目时,屏幕上展示的“第四版福耳币收藏专题”让她瞬间愣住:专家手中讲解的1分钱福耳币,与她卖掉的那张一模一样!节目中提到,第四版1分钱纸币本身发行量大,但“福耳”错版因产生概率极低(仅千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且保留完整品相的极少,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价格持续攀升,品相完好的单张成交价已突破300万元,甚至上限更高。

“当时以为是小毛病,没想到是‘金疙瘩’!”李阿姨赶忙联系当初收币的商贩,却得知对方早已将这张福耳币转手给外地藏家,如今只能通过收藏平台查询相关交易信息。而据节目中采访的收藏专家介绍,类似李阿姨这样因“不懂行”错失高价藏品的案例并不少见:“福耳币的‘耳状’留白是天然错版标识,无人工伪造痕迹,且第四版纸币已逐步退出流通,稀缺性进一步凸显,这类有‘故事性’的错版币,往往更受藏家青睐。”
业内人士提醒,普通市民家中留存的旧币中,若出现边角错位、图案偏移、漏印等特殊情况,切勿轻易当作“残币”处理,可咨询专业收藏机构或查阅权威资料确认是否为错版品类。像李阿姨遇到的“福耳币”,虽因一时疏忽错失良机,却也让更多人关注到旧币收藏中的“隐藏价值”——一张看似普通的小额旧币,或许就藏着跨越时光的收藏玄机。
责任编辑:kj015